通过毕懋康的叙述,崇祯总算是明白,裘金在这二代机的研发过程当中,究竟是立下了怎么样的赫赫之功。
上一次看完一代机之后,崇祯给毕懋康指出来的一代机的问题里面,就包括了让毕懋康去想办法提高蒸汽机效率的点。
原本其实崇祯还想着好好跟毕懋康说一说这一点来着。
在崇祯看来,一代机的效率之所以这么低下,无非就是在密封这一点上没有做好。
但想了想,崇祯还是觉得要让毕懋康他们去自己发现,自己进行改正,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所以他就没有明着点出来,只是宽泛的说了一些问题。
毕懋康在一开始的改进当中,也发现了一代机在密封上的不足。
这一点其实很好改正。
密封不行,要么是各个连接处没有用橡胶堵好,要么就是铁的质量有问题,反正脱离不了这两点。
改进起来,仅仅只是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已。
三天过后的实验当中,的确,蒸汽机的功率比之前高了一些,但也仅仅只是一些罢了。
并且,毕懋康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蒸汽机的功率其实是有些不稳定的。
这件事可是把毕懋康给好一顿愁。
效率低就不说了,还不稳定,这可离着皇帝对于蒸汽机的要求差得不是一般的远。
就在这个时候,裘金出现了。
说来倒也是巧了,裘金在毕懋康嘴里听闻了之前崇祯给毕懋康举的那个烧开水的例子之后,自己在家里面烧水的时候也是好好的注意了一下。
这不注意还好,一注意,就让裘金发现了一个之前不管是他还是毕懋康都没有发现的地方。
那就是在自己家烧水壶的壶盖底下,有着一层水雾,随着开水冒出来的水蒸气越来越多,水雾也越来越浓,最终变成了一滴一滴的小水滴,重新滴落在水壶当中。
这一点让裘金直接就想到了蒸汽机。
就算是水壶这么小的体量,最终变成水滴重新滴回来的水也不在少数,那若是将其放大到整个蒸汽机呢?最终会有多少冷凝出来的水滴重新滴落回蒸汽机锅炉当中的水里?
当然,裘金是不知道冷凝这个概念的,他只不过是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然后在第二天,上报给了毕懋康。
毕懋康仅仅听了裘金说了一遍,就立刻意识到,这冷凝出来重新滴落回锅炉当中的水,就是现在一代机效率低下、功能不稳定的罪魁祸首!
发现了具体的问题,要解决出来就很简单了。
仅仅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毕懋康就率领团队初步的将导流的装置图纸给划出来并且测试完毕。
后面的事情,无非就是缩小蒸汽机体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直到几天前,二代机正式的制作完成。
可能不管是毕懋康,还是裘金,都,没有意识到这一个误打误撞的发现,究竟是有多么大的意义。
在后世,被吹捧到了天上去的瓦特,在抛弃掉那所谓的什么看着烧水壶就想出来蒸汽机的原理并且发明了蒸汽机这种弱智故事之外,其实他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跟裘金一毛一样。
所谓的瓦特蒸汽机,里面能够大幅度提高功率的装置,就是这个将冷凝出来的水滴从锅炉里面导出来的玩意。
剩下的,瓦特做出来的改动,也就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我也忘了那玩意叫啥,懒得查资料了,就叫导流器吧。)
“......”
听完毕懋康讲述的原委,崇祯沉默了好一会。
裘金的发现,让在不久之前还沾沾自喜的崇祯,感觉自己的脸上好像是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一样。
在这之前,即便是知道了蒸汽机发明了出来,即便是知道自己的作用也不过是给出了概念跟图纸,但崇祯在心里,其实仍然是有着很大的优越感的。
因为他下意识地以为,自己给毕懋康的蒸汽机图纸,就已经是这个年代最为先进的版本了。
“呵。原来我也不是我想的那样万能。”
崇祯在心里半调侃半嘲讽的想着。
回过神来,看着仍然五体投地跪在地上的裘金,崇祯彻底的认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在化学上,或者说在那群道士面前,崇祯自然算得上是行业权威。
因为前世他就是学这个的,现在的条件,那些道士们所能接受到的化学知识,也就相当于是初中高中的程度,崇祯在他们面前,不管怎么说,都漏不了怯。
可是在这种科研方面,自己就是个只会动嘴的门外汉。
不过是因为多出来了那么几百年的见识,所以对于攀科技树接下来应该往什么地方走,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具体的实施上面,只要这群明朝“土着”们知道了跟自己一样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知道了该往什么地方走,那自己最好就是收起优越感,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看客。能不指手画脚,那就不去指手画脚。
上次看完一代机,崇祯单独跟毕懋康谈的时候,在说到效率的问题上,差一点,崇祯就没有忍得住自己指手画脚的想法,来给毕懋康指出来当时他认为的“明路”。
其实无非就是跟毕懋康想的一样,在密封上做文章。
现在想想,也就是当初崇祯忍住了。不然......现在崇祯就别说得有多尴尬了。
“毕爱卿。今后,他就跟在你身边当你的副手吧?”
崇祯看向了毕懋康。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