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人形发动机>第10章 真要上天了(元旦加更)

酉泉。

作为华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身处西北腹地的酉泉发射中心其实地理条件上并不是很理想。

相比之下,南方的海文发射场靠近赤道,又能借助地转偏向力降低消耗,提高稳定性。所以近些年来的大型发射任务都转向了海文发射中心。

但是比起海文,酉泉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那就是安全,保密性高。

当初之所以在这里建立发射场,很大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地处华国腹地,周围空旷,可以很好的防止间谍侦察破坏。

时至今日,这座东风航空城依旧隶属于华国的战略支援部队,保密性极高。

在航空城的一座装配车间里,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一场测试,测试的内容被列入绝密级别。

空旷巨大的装配车间里,一枚五十多米长的火箭静静的躺在支架上,白色的箭体上写着几个鲜红的字母:cz-2f。

火箭的周围装上了一大堆的感应器,密集的线路汇总在了车间的一个角落,角落的工作台上摆放了四台电脑,无数的数据流汇总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数字。

火箭的旁边还站着一个穿着普通的男子,和庞大的火箭相比,这个人渺小的就像是人脚边的虫子一样。

这人自然就是李明,他双手平举,仿佛是在端着什么无形的重物,一阵细细的汗水从他头上冒出。

“呼。”

李明舒了一口气,接着慢慢把手放了下来。

“静态测试结束,比上次多坚持了三分钟,很不错。”

谢书白的声音从工作台那边响起,李明走了过去。

此时的谢书白穿着一身静电服,头上还用头套包住了长发,一双平光眼镜戴在脸上。

标准的科研人员形象。

“到饭点了,先去吃饭吧。”

李明摸了摸肚子,感觉有些饿了。

谢书白交代了另外几个工作人员一声,就和李明走出了装配车间。

但是二人没有去食堂,而是直接去了办公室。

在办公室才坐下没多久,方元和郑应季就把饭菜打了过来,热饭热菜在桌上摊开,李明直接吃了起来。

方元和郑应季就是李明最早接触到的老方和小郑,直到李明确认被收编之后才知道他们的名字。

至于李明的编制暂时还没定,要等到这次实验的结果出来再说。

李明发现,自己吃饭的时候,谢书白的目光一直都盯着自己的脑袋,眼神里散发着莫名的光。

“怎么了?”

“真想打开你的脑子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谢书白的语气有些幽然。

“以你所摄入的能量,根本不可能支撑你如此强大的念力输出,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你的大脑里有一个储量惊人的能源装置,要是能拿出来研究研究,说不定就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李明无视了谢书白的目光,努力干饭。

三两口吃完饭,方元就把东西一收。

小谢老师开课了。

“前两天跟你讲了火箭的发射原理和发射阶段,今天我们讲火箭的结构。”

李明看着面前厚厚一堆的火箭结构图纸,暗自叹了口气之后就闷头上课了。

没办法,自己选的路,再苦再难也得走下去。

事情还得从那天说起,谢书白向李明提出建议,让他参加航空航天计划。

“你要知道,人类航空航天的成本一直都是居高不下,以前有种说法叫送一枚鸡蛋上太空,所需要的资金等于一枚纯金的鸡蛋。”

“虽然现在技术越来越发达了,但是航空航天的成本依旧是居高不下的,全球市场小卫星平均每颗发生成本在600-1000万,国内的话每颗在2000-3000万。你可以想象这里面的成本有多高。”

当然,这里谢书白没告诉李明,全球市场的成本单位是米刀,国内的成本单位是rmb。二者之间的换算这种麻烦的事情谢书白就简单略过了。

毕竟汇率这个东西随时都在变,太不准确了,对吧。

“以你的念力强度,不考虑外太空的缺氧低温高辐射之类的真空环境的话,理论上你都能自己飞上外太空,如果再结合现有的火箭发射技术的话,绝对可以让国内的航空发射成本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大大加快我们太空探索的步伐。”

“就像你告诉我们的,蓝星未来将会面临巨大的危机,我们唯一应对的办法,就是加快自己前进的速度,这样才能提高未来的生存几率。”

谢书白说的有理有据,李明也就没再考虑,直接答应了下来。

于是他们一早的就离开了沪市,乘专机抵达了酉泉发射中心。

因为之前刘跃进就已经联系好了,所以李明过来之后都是一路绿灯,专门的工作小组、场地、火箭都很快就准备好了。

接着李明就开始了紧凑的训练和学习。

火箭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容错率极低,自然不能像航母那样差不多就行,李明必须搞清楚火箭的结构,并且在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精准的控制每一分念力的强度。

这对李明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几天的时间里,谢书白几乎就是在填鸭式的给李明灌输着各种相关的知识。

虽然谢书白并不是航空航天专业的,但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还是非常丰厚的,对于各种具体的细节知识点讲的十分透彻。

似乎是托外星人改造的福,李明发现自己的学习速度十分快,要


状态提示:第10章 真要上天了(元旦加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