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平城北之方山塞五日。郦炎不由焦躁起来:“南面怎么还没消息?会不会韩当没把消息送到?”
几日前,骑射水平拔尖于众人的韩当,主动请缨,不辞危难,带着2骑南下报告军情、寻求救援。从方山塞南下50里到平城,西南沿着桑干河向西南方向走200里,就是雁门郡治阴馆。骑兵南下,若顺利也就一、两日路程。
雁门太守张修虽老于军事,但面对身甲上插着十几支箭的韩当,亦不能不佩服:“刘从事的信,我已看过,韩屯长且修养几日。”
韩当:“张府君,我一路南行,发现不仅刘从事被围方山塞,平城也被上万胡骑围困,沿路堡坞也有被围困和攻破的。他们的性命都寄托在府君身上,还请府君尽快发兵。”
张修:“我已经下令各县召集骑士、强弩强弓士、甲士。只是敌军势大,多达数万,不是我雁门郡能单独对付的。何时出兵,还要与府中诸人讨论,也要与夏校尉等配合。”
韩当跪下再三请求,张修只是不许,令人扶他下去,医生伺候,好吃好喝。
阴馆因在句注山、夏屋山以北,桑干河以南得名。从句注山、夏屋山流出的小河,从阴馆两侧分流而过,注入桑干河,因此阴馆虽在雨量稀少的北疆,亦有完善的内城外池城防结构。循着小向南,是有着“天下九塞,句注第一”的雁门关。翻越句注山,则是广武(代县)。
雁门郡有长城、塞障,平城,阴馆,雁门关四重防御体系,表明大汉在对鲜卑的斗争中,虽然屡次失败,在战略上仍然不处于下风。
整个雁门郡,共计二十余万人口,其中二十万都集中在大同盆地南侧和代谷。面积约三分之一的平城、强阴(凉城)周边,只有数万人。
正是所谓内重外轻!
如今长城防御已如纸糊,塞障多被围困和攻破,四重防御已经去了一重半。
张修却认为,大量的人口却没有失去,手中有兵,库中有粮,所以并不着急。
至于刘备的性命,平城百姓的性命,塞障中士卒的性命,坞堡豪族的性命,在张修看来,都是与鲜卑国战的棋子。下棋岂能不失棋子?即使牺牲了,也是为大汉效命,死的光荣!
。。。
围困平城的左贤王和连,被汉朝的内中外轻搞的无比头疼。平城周边人口少,而且集中在城市周边,一看到北方狼烟,就快速逃入平城。
平城墙高数丈,周回数里,面积不算大,城外有引如浑河形成的护城河,如今完全冻结,因为冬季水浅,更显得城墙高大。和连知道,仅仅越过护城河,或填平护城河,就得死不少人。
平城在前汉时为雁门东部都尉缩在,因此城内西南侧有武库。武库可不仅是库房,还是一座设施齐全、兵粮充足、铠甲兵器数千,箭矢以万计,驻扎有数百常备军的坚固内城!而且武库城墙比外城更加高大,登顶可以俯视城外二十里。整个平城周边所有鲜卑人都在视线之内。
有几个部落大人不信邪,定要攻城试试,结果弩矢漫天而下,还没有摸到城墙边,就被灰溜溜逃了回来。
对坚城,鲜卑的习惯是围城而不攻,诸部落于是分散四处掠夺,以供应军需。
没几日,诸部大人感觉悲剧了。
各乡堡坞遍地,豪族们能修多坚固就修多坚固。衣甲不坚,不善于攻城的鲜卑诸部,往往要付出数上百伤亡、数日时间,才攻下一坞堡。攻下之后发现,多数豪族并不富裕,金银不多,最大的收获,就是数百石粮食,和一些女人、南奴,还不够做抚恤和赏钱。
就地解决粮草几乎不现实!
置鞬等诸部大人于是蜂拥而回,希望转头迅速攻下平城。
和连与诸部大人联军,丁数超过两万,攻下一个平城,只要舍得牺牲,并不难。却不得不考虑周边整个代郡、定襄郡、云中郡等整个战场形势。
护乌桓校尉夏育带兵亲临代郡高柳(阳高县),从东北侧威胁和连侧后方。和连不得不留下数千人,驻守北面长城边的后路。
定襄太守聚兵于善无,不是派出侦查骑兵从左云、强阴(凉城)威胁和连西北侧。
代郡太守则召集骑兵、甲士、民兵聚集在高柳以南的桑干河一带,压迫和连的东南翼,限制鲜卑人掠夺代郡。
雁门太守张修下令各县派骑兵在桑干河以南警戒,并聚集士卒从阴馆出发,沿桑干河南岸北上,停在剧阳县(应县)、汪陶县,东靠雁山岭,西、北依桑干河。控制住南下的要道。
四面合围!
最令和连气愤的是,无论是夏育、张修还是代郡、定襄郡郡守,就像商量好一样,仅派出少量骑兵的进行前哨战,大量的步兵如同乌龟一样,缩在城、塞、寨中,不出头。
同时,平城守军得知各部援军动向之后,信心大振,百姓踊跃参军,上城墙击敌。
置鞬等人,于是劝告和连退回草原,或者转而掠夺他处。
和连却像疯了一般,置周边四部汉军于不顾,先是攻下白登山城塞,立下大营,一改往日攻城之法,步步为营起来。
鲜卑人首先让被俘的汉人和鲜卑人中的奴隶,在平城外取土,而后以车运土,以弓箭手为掩护,在平城北、西、东三面构建起十余条攻城漫道,最终将漫道与城墙接壤!
之后鲜卑骑兵们披着双层甲,马披马甲,在弓箭手掩护下,同时从数条攻城漫道向城墙上发起冲锋。成群结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