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为北海相,闻名东土,然而志大才疏,或者说严重偏科,文化满点,治政平庸,军事技能不及格,以至于北海黄巾肆虐不能治。
刘备是个以人为本的仁义上级,最喜欢用人用其长:既然孔融喜欢文化和辩论走火入魔,无心军政,北海庶务中最烦剧的就交给其他人好了,也算孔融在经书中夹带私活的交换。
刘备绞尽脑筋出了三策,这三策既能将北海纳入麾下,又不至于让孔融跳脚骂娘。
第一,刘备让北海本地豪族们举荐郡功曹一名北海王修,这人最勤快敬业、细致周到,起床跟打鸣鸡比早、睡觉与程序员比晚,对上官还非常恭敬,与懒散爱酒、大而化之的孔融简直是绝配。
第二,新设北海西部都尉,以关羽假都尉,负责向西进攻黄巾,收复北海郡治剧县周边,都尉都有辖县以供粮草缁重、驻扎兵丁,为了打下剧县自然要画三、四个县出来,孔融目前控制不了北海西部,与其让黄巾肆虐,不如任刘备施为了。
青徐黄巾,胜则围攻郡县,败则遁逃山岭,青徐兖豫四州交接处多山岭,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大泽山等,皆周回百里以上的大山,便于隐藏逃窜。加之黄巾又与臧霸、孙观等泰山诸帅私下联络,因此能散而复聚,不断威胁郡县,屡剿不灭。
关羽勇武有韧性,但之前多是作为偏裨之将统帅大军一部,缺乏独领一军作战的经验,正好可以用战斗力不那么强的黄巾军磨磨刀、锻炼锻炼大部队指挥经验。此外,关羽特别不喜欢孔融这般清谈儒生,还可对孔北海多加限制。
第三,设立河堤都尉,统筹两郡的胶莱河疏通、河海堤、桥梁修建,来往船只管理,以徐岳假都尉。
徐岳达成了多年以来的愿望,对刘备简直千恩万谢,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胶莱河建设当中。
河堤都尉并不占北海各县的财赋,修建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改造农田的大好事,百姓无比支持,孔融看不出来有什么该反对的。
当然,疏通河渠、修建河堤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徐岳一面搞建设,一面聚集壮丁流民屯田生产,反正春耕播种之后,妇女儿童老人都可以照顾田地,基本上不会耽误时间。而且谁也不会对粮食有意见,只会争属于谁。
刘备不会告诉孔融北海东部的胶东、即墨、壮武、挺县观阳等长期受到东莱郡庇护,与他有缘,这就是埋藏在三策后面的第四策。邴原等人分析,要是使出来,孔融定然一拍两散,于是只好暂缓。
。。。
孔融自幼冬夏苦读,熟悉经典,能够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几个时辰,刘备自然性趣缺乏,请郑玄、郑益恩父子、邴原、郦炎、卢养等人与之坐而论道。
不论他们如何辩论,刘备只抓一个最终审定权,雕版印刷之前,必须由刘备删改定稿并签字。经学原文很高深,十年20年也研究不透彻,但加上句读、注释之后就浅显易懂,《论语》《大学》的部分章节甚至可以用作启蒙教材。
印刷术最大的作用,是使书籍从黄金价格沦为青铜价、葵菜价,有助于扩大识字人口基数,提升人口素质。
人要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儒家着作,更要形成科学的观念。
印刷识字基础读物、基础科学知识是另一大作用,由大数学家刘洪、墨者徐岳、刘备、任旐、国渊等人组织编写的《小学科算》囊括了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正负数、分数、小数、开方、方程、基础几何等数学,日历气候、月令农时、地理、绘图等基础知识。
郑玄、刘熙等正在编纂的《小学解字释名》则是一本通俗的基本字典词典。
郦炎、卢植卢养父子与刘备正呕心沥血合着《千字文》《三字经》,拟将一二千多个常用字和基本道德、常识修养浓缩在内。
《千字文》《三字经》《小学科算》《小学解字释名》,以及编纂后的《大学》,《孝经》《论语》的少数篇章将成为五年小学教育基本教材,成为每一名县乡里亭基层小吏,每一名队率以上军官,每一名启蒙幼儿的必读物,当然,官吏、军吏都有很繁重的工作,兼职学习,学习内容随专业、年龄不同各有删减侧重。
发展经济贸易是物质基础,强军强械是军事基础,从娃娃抓起,从基层官吏将吏抓起,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打牢青州幽州系的精神基础。重视以人为本的刘备,从来都物资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至于骑步兵,那是右脚,水军则是左脚。
。。。
前年(中平五年),青徐多地海侵、洪水,粮食大幅度减产,刘备当时为东莱太守,持续以200到100钱每石的高价买粮食,全国百姓因此大规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至于去年夏秋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幽州、冀州、扬州等地粮食价格低到5、60钱每石以下。
西汉、东汉有平准令,隶属于大司农,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不仅对粮食如此,对布匹等亦如此,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曹操的父亲曹嵩担任大司农时,之所以的家资巨亿,除了贪污受贿外,一个更高明、更难以察觉的手段就是平准。例如将粮食在100钱时高价时卖出,在70钱时低价时买回,本来一石毛利赚30钱,曹嵩却在账目上写成95钱卖出、75钱买回,10钱通过回扣等方式流入自身腰包。
曹嵩虽然贪财,亦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