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无敌拆迁工>第一百五十九章 凯尔特海战

统一战争并非儿戏,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全世界的核毁灭,因此张猛原则上不同意冒险,但也不阻止大唐国防部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以便检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忍耐性和摸清对方的底线。

美国刚刚在越战中惨败,国力消耗巨大,因此大唐国防部认为美国暂时无力跟大唐帝国正面抗衡,因此打算拿美国的北约盟友先开刀,试探美国的反应。

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包括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

北约成立之初并未将大唐帝国列为对抗目标,不过随着大唐帝国在越战中同美国对抗,令美国政府调整了北约章程,推动北约东扩的遏制苏联的计划的同时,也推动南扩计划,北约触手向南美洲扩张,吸收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家加入北约,从而形成环太平洋包围大唐帝国的战略态势。

北约南扩令大唐帝国十分不爽,张猛当即批复国防部的新一轮的反制军事行动,要给美国和北约一点颜色看看。

英国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也是北约中重要的成员国之一,同时跟大唐帝国一直处于敌视状态,这是因为大唐帝国趁着二战期间占领了爱尔兰岛,其中北爱尔兰本是英国领土,如果说大唐帝国占领了英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只是夺妻之恨的话,那么占领爱尔兰岛对英国来说就是切肤之痛,两者意义不同,但实质都是令唐英两国处于敌视的关键因素。

英国一直暗中支持北爱尔兰武装反抗大唐帝国的统治,甚至很多英国现役和退役军人也都加入爱尔兰游击队,一直对抗在爱尔兰的唐军,虽然规模一直不大,但唐军始终剿灭不干净,很是头疼。

美国默许了英国在爱尔兰的动作。这是让大唐帝国决定狠狠教训英国一顿,打狗给主人看的直接原因。

1970年2月2日凌晨,唐军三架猛禽战斗机在清剿爱尔兰游击队过程中,眼见十几个重要目标人物逃往英国驻北爱尔兰领事馆,顿时发射了六枚空对地三叉戟巡航导弹,瞬间将整个领事馆夷为平地,包括英国领事在内造成一百多人死伤。

这件事终于给了英国政府借口,大肆抨击大唐帝国,但大唐帝国浑然不惧,反而指责英国领事馆窝藏爱尔兰武装分子。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美国出面调停。却没有任何成效。

第三天,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英国爆发了大规模反唐示威游行,很快超出英国政府控制范围。很多唐人商铺被打砸抢烧,更多华人也被连累,甚至造成死伤。

大唐帝国终于等来了借口,直接对英国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令,限令英国政府在24小时内结束反唐示威游行,抓捕所有伤害唐人和华人的犯罪分子,赔偿一切经济损失,同时停止对爱尔兰武装分子的帮助等等要求。

英国政府首相萨尔切立即向美国和北约求助,美国政府认为大唐帝国不会轻易动武。认为美唐之间的核均势会令大唐帝国有所忌惮。

然而,美国误判了,造成英国政府强硬对待大唐帝国,结果唐英战争不受控制的爆发了。

2月6日中午时分,凯尔特海的天空乌云密布。大唐帝国大西洋舰队主力展开大规模实战军事演习,被国际媒体称之为战前恫吓,可惜萨尔切没有判明唐军的军事意图,反而以为有美国和北约撑腰,同样派出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临时在距离大唐海军演习区域西部300公里外也进行军事演习。

这是相当危险的行为,长期以来唐美苏三国核均势使得英国人本能的认为大唐帝国不会直接对英国开战,毕竟英国隶属北约,那是一个十六国军事集团,更有美国坐镇,而大唐帝国并未和其他国家结盟,以一国之力再强也不会轻易与十六国开战。

英国人误判了局势,大唐帝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林静泽中将早已经接到了来自国防部的密令,允许对英国不宣而战。

林静泽认为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还很强,因此他为了保险起见才决定进行一场实战演习,是为了对英作战而进行的一场热身,不料英国海军送上门来,就离大西洋舰队不足300公里。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已林静泽而言,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我是林静泽,现在我命令全舰队进入战斗状态!”

旗舰燕京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舰桥内,林静泽下达了作战命令,全舰队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战斗警报声。

很快,包括燕京号在内的2艘核动力航空母舰、6艘核动力战列舰、6艘核动力重型导弹巡洋舰、11艘轻型导弹巡洋舰、7艘导弹驱逐舰、13艘导弹护卫舰,以及5艘攻击核潜艇全部进入战斗状态。

两艘燕京级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上,250架猛禽多用途战斗机排队弹射起飞。这是满载排水量达到10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已经颠覆了传统航空母舰的设计布局,以前的唐军航空母舰是直角加单斜角飞行甲板布局,如今燕京级核动力航母则是直角飞行甲板加双向对称斜角飞行甲板,拥有三个飞行甲板,整体布局类似一把巨大的三叉戟。舰岛布置在中轴线靠前,采取拱门式布局,门洞上方为舰桥指挥室,下方为升降台,机库部分战机经此进入中央起飞跑道。

三条飞行甲板,相较于英军模仿唐军以前航空母舰结构的伊丽莎白级航空母舰而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凯尔特海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