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在哪里?!“小仓中尉失望的吼叫起来,引得周围的官兵们纷纷侧目。
“小仓兼次郎中尉!”本间大尉的右手把住了刀柄,咬牙切齿道:“违抗军令,阵前咆哮,大大的死罪!”
“嗨伊!”第四小队长小仓兼次郎不得不躬身领命,灰溜溜的离开,带着自己手下的六十多人准备执行“看不见敌手的进攻作战任务”。
看不到敌手,能怪谁呢?哦,可以怪这里的地形,却也要怪日本人自己制造的三八式步枪“太优良”。如果不追求最大射程和600米的平直弹道,就可以把子弹头拔下,倒出五分之一发射药,再装上弹头。如此造成的结果是——没有膛口焰,几乎没有膛口烟。
这一“价廉物美”的创造性“发明”,嗯还得归功于中国国防军总参谋长。而杨虎上校还有一个“代价颇高”的发明,那就是把德国进口的g08马克沁重机枪配合的2倍瞄准镜取下,用锉刀修整过镜座后,就能加装在三八式步枪的“枪机防尘套”后端,实现在400米距离上的精准射击。
青岛被日军攻占后,撤到胶县的德军携带了一部分光学器材,特别警卫营长杨虎在巧壤夺下,也只搞到六个瞄准镜,配发给特勤大队六位最优秀的射手。满浦南面的山岭间,就潜伏着其中四位。
四位射手加上一个小队五十多人,就能把日军整整一个中队压制的不敢动弹。不,日军动了!
杨虎居高临下,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楚,日军大部在就地挖掘掩体,一小队约莫有六、七十人在移动着编组搜索散兵线,看来,是冲着山岭在江边那一小段较为平坦之处去的。不是特勤大队长看不起许子,而是许子太不知趣,太不知进退,吃了一点亏就抹不开脸面,非要扭住特勤大队“捞一票”,那有啥办法?打呗!让后面的许子知道,挡在这里的是主力!
大队长一摆手,机炮分队长邓铎中尉心领神会,也学着大队长的气度一摆手,兄弟们就各就位,掀开日造四一式骑炮的伪装。邓铎亲自充当一炮手操纵方向、高低机,一边以直瞄直射的方式对准日军弧形防线的“核心”处,一边下达口令:“榴霰弹,三发,碰炸,来!”
炮闩打开,炮弹上膛,炮长挽起炮绳向中尉示意,中尉侧身背对火炮,炮长猛拉炮绳的同时开声大喝,“轰”,炮弹出膛,转眼间就在 米开外的地方炸开。鬼子的四一式骑炮真不赖,几乎没有后座位移,第二发炮弹很快上膛,邓铎早已瞅准弹着点,略事修正后侧身,炮长再拉炮绳,“轰”第二发炮弹出膛。几乎同时,炮闩打开,药筒退出,又一发炮弹装填进去,关闭炮闩。这一次,中尉没有修正,直接侧身,炮长毫不犹豫拉动炮绳。
说时迟来那时快,半分钟不到,三发炮弹在日军阵线中炸开。
“分解,撤!”
四一式骑炮的优良之处就在于全炮重(不含前车和弹药)只有600多公斤,可以轻松的由两人拖着移动,也可以分解后肩挑背扛进行短途机动。跟随骑兵作战时采用挽马拖曳,只有道路不平的情况下才分解驮载。
打几炮就转换阵地,即便对面的敌军暂时没有机枪和火炮,也要转移。如此可以让日军闹不清虚实,更可以在下一次炮击中达成“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更重要的是——战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