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战不会引起中国和世界的注意,因为中国的注意力在为大总统袁世凯治丧和普选中,世界的注意力则几乎都集中到欧洲战场上。
1916年6月24日,英法联军在经过大半年的准备之后,以持续七天的炮火准备为揭幕,发起了索姆河战役。
中**事观察团成员、军工考察组长蒋廷梓少将选择了前往法国第六集团军下属的第35军观战,在35军司令部,他意外的遇到了一名日本军官——绪方胜一中佐。
距离最前方的堑壕大约四公里,法第35军攻击部队出发前地,前线指挥所的掩蔽部外,以前方传来的隆隆爆炸声为背景,日本陆士第14期炮科毕业的少将与第7期炮科要塞班毕业的中佐有了一场算得是难得的、观点一致的、“推心置腹”的谈话。
必须要说明一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包括日本陆军,最先是学习以“黑船事件”敲开日本大门的美军,接着发现美军也不过是法军的学生而已,乃转而学习法军,士官学校就是学习法军的成果之一。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前十一期,都是接受法式的陆军教育,之后才改为学习德军,从第十二期开始采用德国陆军操典。不过,这并不代表二人的军事学术思想有何不同,因为绪方胜一在陆士毕业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分别在日本陆军炮工学校学习,还在德国留学军事、军工四年,其实也是一个“德国陆军派”。
法国第35军对面是德国第17军的一个师。
“持续突击,重点是炮兵要发挥机动性,在保障步兵取得突破后要随之前进,始终在步兵冲击线前方四公里保持火力存在。”作为观战武官,绪方胜一在法军将领眼中的地位要比军事观察团炮工组长高那么一点点。“蒋君,贵国陆军在白云鄂博的军事演习,并没有给法国陆军以借鉴。看看,持续七天的炮火准备,不仅仅会摧毁德军的防御,还会给法军炮兵向前推进制造极大的障碍。几百万发炮弹,几百万个弹坑,火炮的轮子将如何克服这些弹坑障碍?唔,是个恼人的问题。”
“本人很赞同绪方君的观点,法军能取得突破,但是极有可能仅仅**在第一、第二道堑壕线,落后的炮兵很快就无法给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步炮协同的强击突破作战不是这么干的!”
“蒋君,你有何建议?”
“缩短炮火准备时间。”蒋廷梓很认真的回答,他当然知道对方在这个充斥着白皮肤军人的指挥所里靠拢自己的用心。毕业于日本陆士炮科的少将,是北洋军系中难得的技术性将领,曾任北洋军第四师炮兵团长,实打实的六大炮兵团之一的长官。这一次来到法国观察军事,张广建是被调虎离山,冯玉祥是“被观察”,真正担负观察责任的是蒋廷梓等人,其中又以蒋廷梓为首。
“缩短炮火准备时间?应该以多长时间为宜?蒋君,在炮兵兵力和火炮数量有限的前提下,缩短时间就等于减少了炮火投放量。鄙人读过富山正彦大佐的报告,白云鄂博的军事演习中,贵国第九师的炮火准备时间就很短暂,与法军此时的作为相比,法军的炮火准备好像是试射,而贵国第九师的炮火准备则是效力射,鄙人在想,第九师是如何做到的?”
你的问题太多啦/廷梓在心里如此揶揄着,面子上却不会让两个黄种军官在白种人的指挥部里显得“不愉快”。
“绪方君,很遗憾啊,白云鄂博的军事演习开始前,本人就已经到达法国考察军事工业了。”
绪方胜一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之色,他需要继续扮演一个“军事学术的讨论者”角色,即便被直接拒绝或者婉转拒绝,他也要继续试探下去。
“法军的新式37堑壕炮(步兵炮)不错,这一次法军在师正面(一公里)投入了24门,平均40米左右就一门堑壕炮,足以压制攻击正面上的机枪火力点。我建议蒋君可以重点考察一下此种火炮,对贵国和我国来说,军队在较差的道路交通条件下作战,轻便火炮尤为重要。”
之所以把法军新式37步兵炮称为堑壕炮,乃是此炮体积小、重量轻、火线低、发射速率快,直射距离较大,能够在狭窄的堑壕中放列、发射。
蒋廷梓含笑点头,却并不代表他赞同绪方胜一的“建议”,总参谋长何向东上将给中国陆军规划的“步兵炮”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