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四二三章 【炮火延伸后】

英军用坦克在康布雷实现突破,德军两次实现战术防御地幅内的全纵深突破,无论是朱利安。宾爵士将军还是胡蒂埃尔或者伯恩,还有黑格元帅和鲁登道夫,双方都把精力集中到如何突破对方防线上,却很少有考虑到突破之后应该怎么办?

康布雷的英军实现突破后,黑格元帅拿不出预备队来,无奈之下的宾爵士将军只能动用骑兵,结果是在德军的反击火力下损失惨重。胡蒂埃尔实现突破后,鲁登道夫也拿不出充足的预备队给他,那他只能在中国远征军以一个装甲师的进攻前退却。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伯恩将军没有遭遇到胡蒂埃尔的困境,他的背后尚有较充足的预备队力量。不过,从大本营的鲁登道夫到伯恩、布鲁赫米勒以及菲力,都没有为突破之后的战斗准备计划。

后世的人把西线战场出现的这种情况称之为“突破后茫然”,列入堑壕战影响下的“综合症之一”。

鲁登道夫满脑子都是在埃纳河发起进攻,迫使佛兰德法军调回埃纳河后,他就用王储集团军群再一次打击英军。他达到了调动法军目的,法第十、第九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一部都从佛兰德往回赶,至少四十万法军在钢轮上旅行,无法发挥出任何一点战斗力来。此时此刻,鲁登道夫犯晕了,在后备第8军逼近乌克尔河畔,距离巴黎只有四十多公里的5月29日深夜,他放弃了佛兰德的作战计划,转而全力争取“威胁巴黎”的新战役目的达成。

5月30日凌晨,第18集团军左翼军首先向帕赛尔发起进攻,这个不利于防守的城镇由中国远征军装甲师摩步团据守,在德军炮火刚刚落下时,三千多官兵就乘坐汽车扬尘而去。

德军刚刚进入帕赛尔,累斯河南岸的炮火降临,帕赛尔到处都是预埋的应用地雷,炮弹和应用装药频频炸开,德军攻击势头为此一滞,直到天黑也未能再向累斯河发起进攻。

第18集团军没有得到多少进展,贡比涅稳如泰山,在瓦兹西岸的德第18集团军和东岸的第7集团军都无法进入贡比涅到苏瓦松的森林地区。同时,兰斯高地上炮声震天,法第五集团军充分利用兰斯周围的五座炮台和众多的掩护阵地,始终把德第7集团军左翼和第1集团军右翼三个师挡在兰斯城外。

激战和突破,始终在德第7集团军的正面,也就是乌克尔河方向。

德军的进攻是在拂晓时分开始的,用海啸一般的猛烈炮击拉开帷幕。

炮击发起的瞬间,乌克尔河南岸的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师在十三公里宽正面的前沿两道堑壕中,只有42个重机枪值哨战位。每挺重机枪只有最低限度的两名射手,每两挺机枪由一名军官或者士官指挥,指挥官也兼任炮兵前线观察员。也就是说,十三公里宽度, 米纵深的两道堑壕中,合计一百零五人。

恪于马尔梅松战役的深刻教训,德军炮兵放列的位置很靠后,集中到乌克尔河正面的大多数火炮最大射程堪堪能覆盖乌希堡。即便如此,两千多门火炮依然发挥出强大的威力来,从第一批炮弹落下爆炸开始,硝烟、火光、巨响、狂暴的冲击波、四处呼啸崩飞的弹片或者霰弹都不曾停歇一刻。

大地在颤动,在剧烈颤动,让人生出错觉,以为大地已经变成暴风雨中的海面。

戴着防毒面具,蹲在钢筋混凝土的掩蔽部里,王文荣好几次差一点蹲不住而栽倒。那是会死人的!掩蔽部是现浇混凝土的空心圆柱体,在堑壕内的胸墙后,除了脚下与大地连接之外,四周都已经挖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震波。除非倒霉到被一发150口径以上的“直射炮弹”命中掩蔽部顶盖,或者在近弹落下炸开时身体接触到钢筋混凝土的墙壁而被震死。一般情况下,这种炮击不会老兵们感到害怕,相对而言,他们更担心榴弹炮攻击。

直射火炮对高于地面的垂直面物体有良好的打击能力,对堑壕内的生命杀伤力实在有限。

德军的炮火急袭持续了半个小时就向后方延伸,由105榴弹炮和120以上口径迫击炮,又或者由70——90轻型榴弹炮执行的徐进弹幕射击开始,弹幕分两层从乌克尔河北岸水线处开始,逐渐向南推移。第一层毒气弹幕和第二层爆炸弹幕之间相距大约五十米到一百米;第二层弹幕之后一百米就是戴着防毒面具第一波次步兵。

最要命的时刻到来了!

顾不得气闷,王文荣的防毒面具严严实实的戴在头上,双手戴着胶皮手套裹紧胶皮雨衣,保证身体和四肢没有一处裸露在外。德军的毒气弹种类五花八门,谁也说不准炮弹里装填的是光气、氯气还是芥子气又或者强腐蚀性药剂,等到用身体去检验出来时,那

“他娘的,他娘的”心中诅咒着,王文荣感觉到从掩蔽部外面冲入的气压减轻了,立即从狭窄到只容一个侧身通过的“门”挤出去,冲向距离最近的机枪战位。

弟兄们的反应都很快,王文荣刚刚扶起歪倒的重机枪,还没来得及检查是否完好,两名同样裹着胶皮雨衣,戴着防毒面具的射手就冲上来,毫不客气的挤开下士,操纵机枪“嗵嗵嗵”的把火流射向刚刚从断桥处涉渡而来的德军人潮。

没有人能说清楚十三公里正面上的42挺重机枪打响了多少?面对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最近不过六七十米上的德军人潮涌动,谁有数数的闲工夫?!

王文荣提着一杆步枪跑向左侧的机枪战位,重机


状态提示:第四二三章 【炮火延伸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