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唐贼凶悍>第一百零三章 使团离京

六月初的时候,突厥和吐蕃使团相继离京。

突厥人走的时候和朝廷闹的相当不愉快。

默啜可汗狮子大开口,仗着突厥出兵三万帮助大周在辽东平叛的功劳,竟然向朝廷索要钱百万贯,粮食五十万石,汉女两千人,其余的茶叶、盐铁、布帛、丝绸每一项都要了一个惊人数字。

差不多是朝廷原定赏赐的十倍不止。

听闻武则天当堂大怒拂袖而去,把谈判工作交给武三思和各位宰相,唇枪舌剑争吵了三天,朝廷在原定额上稍微增加了些,划出底线,便不再和突厥人耗费口舌。

默啜可汗见占不到更多便宜,只得悻悻接受,率领使团在领受赏赐后的第二天便离开神都。

右金吾大将军武懿宗亲自率领一支兵马,护送他们北上并州,之后再有各州都督府派兵将他们送回漠北。

吐蕃使团倒是走的很干脆,没有闹出幺蛾子。

曹悍隐约间听闻,似乎是吐蕃国内政权动荡,之前把持大权的吐蕃大将论钦陵,和卓萨太后以及年轻的赞普赤都松赞矛盾尖锐。

论钦陵也是论弓仁的父亲,和东赞域松同属噶尔家族,世代为吐蕃第一等贵族。

不过东赞域松早早投靠赤都松赞,反过来对付论钦陵,这也才有了马球场上,东赞域松拿论钦陵的性命来要挟论弓仁的一幕。

吐蕃使团此来,就是奉年轻赞普之命与大周修好,防止大周趁吐蕃内乱之时出兵河西。

大周经过契丹叛乱也的确需要休养生息,自然愿意看到西疆安稳,两国迅速达成一系列和平协定,彼此满意。

魏元忠说,赤都松赞虽然年轻,却是继松赞干布之后的又一位吐蕃雄主,等他收拾了噶尔家族,稳定吐蕃内部统治,只怕到时候大周西境将会不太平。

说来也巧,武则天当权时,西边高原之上的吐蕃也是由卓萨太后执掌大权。

卓萨太后是上一任赞普芒松芒赞的妻子,芒松芒赞英年早逝,卓萨太后代年幼的儿子赤都松赞主政。

大周王朝和吐蕃,武则天和卓萨,两位女皇,一位在九州中心神都洛阳,一位在高原圣城逻些,一东一西遥相辉映,成为这世间最具权势的女人。

不过卓萨太后显然没有武则天那般强势,也没有太大权力**,在儿子成年后,就将政权交还,自己则退居幕后。

吐蕃问题朝廷暂且不作考虑,眼下的重点是尽快恢复河北和辽东的民生,重构漠南防线,填补因为契丹叛乱,朝廷多番调兵遣将留下的军事真空。

毕竟在大周朝臣和百姓心里,突厥才是大周永远的心头大患。

番邦使团离京没几日,河北道行军元帅,建安郡王武攸宜率领大军押解万余名契丹俘虏回归神都。

从城南正门定鼎门入京那日,天街大道数十万百姓夹道欢迎,神都城上空燃放烟花爆竹,庆贺官军得胜回朝。

金吾卫负责疏通街道维持秩序,曹悍也忙得两脚不沾地,人手调拨不够,他还亲自披挂上阵,借调别处卫府兵马参与巡视都城。

此后几日,神都城内人流量明显增长许多,各州进京的武人暴增,朝廷在永昌河南岸,天津桥两侧广场设置的武举登记点人头攒动,从早到晚排起长队。

除了各州府举荐的武人,更多的还是前来凑热闹的神都百姓,还有赌坊派人统计,从中挑选出潜力者画下影像图,注明基本情况,作为后续开盘作赌的依据。

都城大街小巷,时常可见携带兵器的外地武人,为保证城内治安,除了左右金吾卫,朝廷又增派左右武威卫兵马,组成联合巡逻队伍,确保帝都安稳。

六月初十,武则天在上阳宫军校场设立祭坛,举行浩大的献俘仪式,敬告武氏七庙,大肆宣扬武攸宜平叛功绩。

神都城人口相传武攸宜的功劳,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下,将这位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建安郡王夸成了大周的新一代军神。

甚至还有人吹出了他是继王孝杰之后,大周朝的又一位稳定边疆的擎天之柱。

六月十五望日大朝会之上,武则天金口钦授武攸宜为文昌右相,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朝廷现任的第五位宰相。

武攸宜一跃成为武氏子弟里最有权势之人,几乎可与梁王武三思并驾齐驱。

武家子弟扬眉吐气,武党派系的朝臣争相迎奉,武氏在朝廷上的声音渐渐又响亮了起来,东宫一派和二张一派都被盖过了风头。

大朝会后,金吾卫的差事减轻不少,曹悍忙里偷闲,早早安排完一整日的工作,趁魏元忠去了凤阁议事,寻个由头溜回家。

后宅卧房里,豆禾儿正在伺候他穿戴襕袍。

鲁正元差人探听到陈子昂的府邸位于城南永通坊,曹悍准备换身衣衫带上礼物前去拜见。

竹山一别一年多,对于亦师亦友的陈子昂,曹悍心里还真有些想念。

此次平叛大军回朝,陈子昂作为军中文职,也应该一同回来才对。

前几日太忙,曹悍也顾不上去打听,只是在朝廷嘉奖功臣的名单上,听闻狄仁杰被授予了鸾台侍郎一职,和武三思搭档主掌鸾台(门下省)工作。

曹悍记得陈子昂就是应狄仁杰之邀去做他的助手,想来也应该一起回来才是。

“芙儿荷儿呢?”

曹悍两手伸开,任由豆禾儿围着他忙碌,将一条包金线白锦腰带扎在他腰间。

“回禀阿郎,她们手头都有事忙活呢。”

豆禾儿甜甜一笑,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使团离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