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英法两家自己找上门来了,算是有求于董书恒了。那他肯定要从这两家手中狠狠地敲一笔,因为他们之间的盟约中并未有淮海军派兵去克里米亚的条款。
这么远的距离,总不能够让淮海军游过去。那么这船只要么由英法提供,要么便宜卖给淮海军几艘。
淮海军现在的造船能力只能撵上人家的零头,运力严重不足。
董书恒开辟了那么多的航线,都需要用船。因此淮海军自己手中是腾不出运力来的。
如果董书恒要是买船的话,此时应该能够得到一个最优惠的价格。
董书恒知道这二位公使如果成功说动淮海军出兵,肯定能够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添上一笔。
所以,董书恒怎么可能会浪费这个机会呢?能够让英法求上门来的事情可不多。
董书恒到了扬州之后,就去见了一面魏源,主要是劝他不要再跟甲骨文较真了,好好回去做自己的院长,人家孔圣人研究了一辈子甲骨文都认不出七成。
他这样残烛之年还是好好搞教育。魏源也清楚自己还有几年可活呀,只是因为甲骨文对于传统文人来说吸引力太大。
书院的人才培养大方向还要靠他来把握,不要到时候培养出一批人不仅反清还反淮海军就麻烦了。
董书恒已经发现之前在书院的一系列措施,让书院中的学子在思想上有些激进了,出现了心浮气躁的现象。
所以董书恒跟魏源一起商讨了此事,最后还是决定由魏源出马,让那些学生先收收心。
等到明年开始,书院就会安排高年级学生实习了。他们就将初步进入淮海军系统之中。
几个女人在扬州游玩了一天,非常的开心。玩好了以后,笃姬跟着书云、书梅回高邮去了。
魏玉珍和杨兮妹则跟董书恒一起回了江宁。
魏玉珍这次回江宁要帮董书恒组建一个女子师范学院,为各地的小学堂输送女教师。
杨兮妹作为妇联的会长自然是要从旁协助。
让女子担任小学老师,教育孩子,相对来说容易让人接受。
再说现在小学老师的缺口非常的大。
董书恒想通过这个方式打开女子进入淮海军的大门。因为在淮海军的体系中,教师也算是正是的军政人员。
这个方案得到了二女的大力支持,而且要培养女子师范生,并不需要水平多高的教习。二人不用担心凑不齐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
魏玉珍为此辞去了书院的新闻学教习一职。
回到江宁的董书恒。立即投入到与英法谈判的准备工作中,要是派兵去克里米亚半岛的话,淮海军这边必须要做出充足的准备。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董书恒必须跟手下们商量一下。
正好大战之后,董书恒还要对淮海军做出一系列调整。
总统府内,董书恒在召开一场军事扩大会议。
距离淮海军上一次扩军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时间。
现在淮海军共有野战部队五个个师。
教导师现在就驻扎在江宁附近。第一师驻扎在安徽庐州。第二师驻扎在江西南昌。第三师在山东。第四师驻扎在黑龙江军区。
另外还有一个守备旅以及十四个守备团。江苏目前驻扎着四个守备团,安徽和江西个驻扎五个守备团。
在一些重要的战略区域只有一个守备团的正规军守护,显得有些单薄了。
所以这次,不仅仅是董书恒,就连底下的将领以及军政府都提出了扩军要求。
扩军是没问题,但是养正规军不像民兵,是要花钱的。董书恒觉得现在要将更多的钱花在提升淮海军的基本实力上,比如交通设施,比如教育,再比如科研领域……
董书恒一直觉得淮海军的底蕴不够,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不推翻满清,进而统一全国的原因。
现在强行推翻满清,带来的不一定是扩大地盘后的好处。
反而会产生数不清的隐患,以及给董书恒带来大量的负担,因为现在广大的内陆地区在董书恒看来并不一定是助力,很可能是一种负担。
至少他现在觉得自己担负不起这样的负担。
所以说这次要扩军,但是要控制好度。
经过与会的军队高层讨论,最终决定将远东林威的守备旅改组为淮海军第五师,由王啸担任师长,林威调任第四师师长兼任黑龙江军区司令。
原来守备旅骑兵团调往黑龙江上游与第三师调过去的骑兵团一起组建一个骑兵旅,归黑龙江军区指挥。
这个骑兵旅将是未来淮海军伸向外蒙古、西伯利亚的触角。
成立安徽军区,由第一师师长王从志担任军区司令员,将安徽的守备团的数量增加到六个团加一个守备旅,这个加强的守备旅将放在颍州,防御窜入河南的太平军以及河南的清军。
成立江西军区,第二师师长杨炳春担任江西军区司令令,在赣州新成立一个守备旅,防备闵粤两地。
在吉安府成立一个守备旅,防备河南。这样江西就有五个守备团加两个守备旅。
成立江苏军区,下辖教导师以及在徐州组建淮海军第六师。第六师由原204团团长顾克力担任师长。
江苏军区相当于淮海军的中央军区,兵力最多也最为重要,本来应该由刘青南担任司令。
但是今天的会议上,刘青南提出要去担任克里米亚派遣军的司令员。
因此江苏军区司令这个职务,董书恒准备让彭玉麟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