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朱颜美馔>第24章 蟹黄面

一晃眼,数月过去了。

挥别了流金铄石的夏日,吃过了月圆中秋的小饼,汴京终于迎来了红叶落,秋菊开的深秋时节。

恰逢州试放榜,舒窈的哥哥李舒淇今年并未中举。

得知这个结果,她倒一点儿都不惊讶。

毕竟,哥哥一向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要是能一次就中举,那才奇了怪呢。

只是,父亲李仪和学堂的夫子,终究还是有些失望的,都认为他始终未尽全力。

李舒淇满脸沮丧地挨了他们的好几顿训斥,很是消沉了一段日子。

只不过,没过多久,他就换上了新的骑服,生龙活虎地去参加别人家的马球赛了。

孟氏对这个儿子也没一点儿办法了。

原先,孟氏还以为“近朱者赤”,舒淇在陵哥儿的身边或许能学点儿好。

而这些时日,他们这一对表兄弟倒也确实相处得不错。

陵哥儿作为一个外姓人,刚进李家族学时,受了不少同窗的排挤。

有人阴阳怪气地嘲讽他,靠姻亲关系进来的也就罢了,还是个庶女家的庶子,身份低贱。

舒淇二话不说地找那人理论,替表弟出了头。

可是,二人关系虽好,赤不赤的,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如今看来,淇哥儿竟一点儿都没学到陵哥儿的用功……

孟氏忧心不已,偶尔也会向舒窈吐露一二。

舒窈才不想管这些。

她在众人眼里,还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姑娘呢……

哪有九岁的妹妹为一个年将及冠的哥哥操心的道理?

娘亲也不过是心里烦闷,想找人发发牢骚吧。

此刻舒窈要是当真能说出些建设性的意见,那才怪异呢。

再说了,哥哥他若愿意读书,自会专心致志,他若不愿,那也不过是牛不喝水强按头,白费功夫罢了。

与其整日里纠结哥哥什么时候能有长进,还不如想想,今天中午吃啥呢。

吃啥呢?要不,还是吃螃蟹吧?

每年的九月至十月,正是螃蟹膏满黄多之时。

这时候的螃蟹最肥,蟹肉足而紧实。

古人之爱蟹,有“紫蟹霜肥秋纵好,绿醅蚁滑晚慵斟”之句,后世之人爱蟹,亦有“西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之说。

上辈子的李舒窈,曾听闻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当时只恨不能将其引为知己。

宋朝人于吃蟹一事上,也颇有心得。

光是舒窈知道的,就有醋赤蟹、白蟹辣羹、炒蟹、洗手蟹、枨酿蟹、糟蟹、蟹鲊、蟹酿橙……等等二十多种菜肴……

这些日子,小厨房也送了几次清蒸蟹来。

做法虽简单,却最大地保留了食材的本味,沾点酱汁吃,甘甜鲜嫩得很。

只不过,关于螃蟹,要说舒窈两辈子尝过的味道最惊艳,吃完最满足的,还得属前世偶然去了一趟苏州,花了一百九十八,大出血点过的一碗蟹黄面了。

趁闲来无事,她又溜去了绮春轩的小厨房,准备“复刻”一下当年吃过的苏州蟹黄面。

继上次做红烧肉成功后,这些日子,她总跑到这里来捣鼓各种吃的,几个厨娘和婆子都早已见怪不怪了。

今早庄子上送来的几篓螃蟹还剩一些。

舒窈挑了几只大些的,先让人把它们里里外外地刷洗干净了。

再在锅中倒水,把螃蟹五花大绑,肚皮朝上地放在蒸笼里,扔上几片葱姜,慢蒸上一刻钟。

接着,就是舒窈觉得颇为麻烦,极其考验耐心的步骤了——拆蟹。

舒窈前世的一个堂弟,挑食的很,所有的鱼虾蟹通通不吃,倒也不是不喜欢它们的味道,就是嫌不够省事儿。

好在,这都是厨娘做惯了的。

没一会儿功夫,六只蟹就都已经拆完了,取出的蟹黄和蟹肉备用。

另一边则起锅煮面。

先前揉面时,舒窈还特意嘱咐了她们,面团要打几个鸡子加进去,再抻得圆细一些。

因为,在她的印象里,蟹黄面就应该要用鸡蛋面的。

煮面途中加两次冷水,这样面条会更筋道些。

面煮至八分熟后,捞出来,沥干水分。

锅内放入两勺油,倒入蟹黄和蟹肉,小火炒出红油后,再放少许盐,少许清酱汁。

满满的蟹粉,浇在碗里码好的面条上,用筷子拌一拌,光是看着就安逸得很。

虽然不知道这样的做法算不算正宗,但是,至少好吃是肯定的。

舒窈食指大动,一人吃了一整碗。

在旁边看着的奶娘王妈妈表示担忧,说道:“这蟹肉性凉,姑娘还是少吃些吧……”

又怕她吃撑了,不好克化,多劝了几句。

舒窈一边认真点头,一边不停歇地吸溜着面条。

奶娘说得自然在理,只是,面对如此美味,她哪能轻易丢得开呢?

做完蟹黄面后,蟹肉和蟹黄还剩下了一些。

舒窈于是问厨娘,能不能用余下的再做几个蟹粉馒头,她们自然答应下来。

此时还没有“包子”一称,人们口中的“馒头”,其实是有馅儿的,指的就是后世的包子。

那,宋朝的馒头又叫什么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时的馒头叫“炊饼”。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武大郎卖的那个炊饼!

一开始,舒窈也很不明白这种错乱的称呼,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她对于包包子实在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就放任厨房自由发挥了


状态提示:第24章 蟹黄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