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的天,灰蒙蒙,阴沉沉的。墨色的浓云漫布,遮住了冬日里的暖阳。
北风依旧呼呼地吹袭着,凝晖堂檐角挂着的写了“李”字的灯笼,在风中摇摇欲坠。
舒窈捧着手炉,拢了拢身上厚厚的披风,快步地穿过廊道。
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初,其实还没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只是,这原身的身子骨,实在弱了些,冬日里又常常手脚寒凉。
舒窈不得不时刻注意保暖。
青莲小心地搂着装了汤盅的食盒,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主院里安静得很,偶有几个小丫头打廊下走过,匆匆向舒窈行了礼,很快便退下了。
舒窈感觉到不同于往日的紧张气氛,有些担忧。
今日的下人们一个个都神色严肃,小心谨慎的样子,可见娘亲定是在院里发了火。
屋门口站着的雪烟和雪萍二人,远远地瞧见了舒窈,如蒙大赦地迎了上来。
孟氏平日里最疼的,便是这个乖巧明理的女儿。
这一点,李府众人都明白得很。
“这么冷的天,姑娘怎么来了?”雪萍殷勤道。
“方才在小厨房做了蛤蜊汤,便想着给娘亲送来。”
舒窈说着,又顺手把暖炉递给她,正准备进门。
“姑娘,”雪烟拉住了她,又将她牵到一旁,低头轻声道:“大娘子今儿个一早,心里便不大痛快,连午膳也没用。主君方才来看过了,大娘子许是还在气头上,就同他拌了几句嘴,现下正伤心呢。”
“待会儿,您见了大娘子,这汤,还请劝她多进些。毕竟,再气也得保重身子要紧。至于剩下的……”
舒窈了然地点点头,“多谢雪烟姐姐提醒,我知道的。”
舒窈也不是个傻的,哪怕她再不愿看到娘亲和爹爹彼此疏远,也知道娘亲心里一时难以接受是正常的,此刻绝不是说和的好时候。
雪萍上来打起帘子,舒窈便带着青莲进了屋。
孟氏还坐在窗前,暗自垂泪。
雪茶在一旁心急地劝着,余光瞥见舒窈进门,惊喜道:“姑娘来了?”
孟氏也吃惊地抬头,又迅速地擦擦面上的泪痕,站起身来。
舒窈几步走上前,说道:“娘亲,我想着寒日里吃些炖得热热的汤羹,倒是不错。所以带了蛤蜊豆腐粉丝汤来,想给娘亲尝尝。”
话音刚落,身后的青莲便将汤盅捧了出来,摆上桌案。
孟氏挤出一个笑来,“难为你有心。”
舒窈看着她,有些感慨。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李舒窈早就明白,自己的娘亲孟氏是个外表精明强干,实则内心敏感柔和的人。
这也是舒窈心里十分担忧的原因。
昔日出身高门,受尽爹娘宠爱的孟家嫡女,嫁了个俊朗上进的夫婿,伉俪情深又儿女双全,大半辈子顺风顺水地过来,她的娘亲,何曾受过半分委屈?
雪晴一事,在旁人看来,夫君多了个通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在孟氏的角度,这便是被自己的官人和心腹联手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