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山里有女初长成>第22章 王婆来了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

以前,那些没有考取功名的秀才,才开私塾。

当这孩子王,为的是有口饭吃,而现在,可不一样了。”

老兰头心疼起女儿来。

“有啥不一样?”兰花花问。

“咳,你看这山沟沟里的孩子,成天满山疯跑,不是放羊,就是放牛,有啥出息。

你看咱这村,这些七老八十岁的老人,有很大一部分人没走出过大山。

穷呐,他们没见过火车,虽说见过飞机,那只是从头顶上飞过,才看到的。

巴掌大的飞机,是用铁块块做的,你说,这铁块块那么重,为啥会飞起来?还飞的那么高?”

这句话把兰花花问住了。

老兰头从褡裢里捏出一撮烟丝,放进烟锅里,巴嗒巴嗒地抽起旱烟袋来。

“铁块儿能飞上天,这就是技术。

而这个技术,就在书本上白纸黑字的写着呐。

学会了它,就能走出大山,就是技术人材。”

老兰头用他一辈子的所见所闻,总结出的经验,令兰花花无话可说。

农村人说媒讲究门当户对,比如以前,作为村里的唯一的高中生,大伙们认为只有周小刀才能配上她,这就是郎财女貌。

只可惜,兰花花不想只负责貌美如花,让周小刀赚钱养家,当时她対周小刀没有感觉。

自从那次考试,周小刀借了驴车帮了兰花花一个大忙,兰花花心里才有了纠结。

是嫁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嫁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呢?

兰花花不断地说服自己,嫁一个爱自己的人,那人即然爱自己,也肯定地包容自己,只有这样,生活才更美好。

她开始悄悄的留意起周小刀来。

更为奇怪的是,兰花花当了民办教师,说媒的反而少了,这是半个公家人,纵观整个旮旯村,还没有合适的人家。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成了仇,兰花花不着急。

老兰头却着了急,他私下里托了王婆几次,还送了王婆两个甜瓜,三个咸鸭蛋。

王婆给兰花花说媒,还有另一种原因,媒婆撮合成了七桩婚姻,死后是要坐莲花盆的。

这莲花盆,只有观音大士才能坐,而媒婆坐上了莲花兰,就代表着死后成佛成仙。

这天,王婆去供销社称盐,刚走进屋里,门外却下起了大雨。

王婆便在屋里躲起雨来,有一搭无一搭地和马大庆瞎侃。

在那个时代,最吃香的三大职场,供销社,粮站,杀猪站。

而供应社,属于老大,买布要布票,买米要粮票……

当了营业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买东西当然方便多了。

碰上那些“开后门”的,还有外块收入,例如上个星期,周小刀就给了红包,托他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至于红包多少?这属于保密范畴,无可言告。

“还是吃商品粮好啊!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到了月底,国家给发工资。”王婆说。

马大庆人矮,大肚子,雷公嘴,绰号武大郎,据说文化程度不高,是从县城里下放到三岔公社的,在这儿当了营业员。

“舒服是舒服,就是心里有点不痛快。”

王婆明白马大庆的意思,就是二十五岁了,还没有个对象。

一开始马大庆也心高气傲,他有文凭,工作又好,农村的女孩子能干是能干,就是有点呆板,他不想找。

他想找个城里的女孩子,可城里的女孩子,又嫌马大庆长的丑,又是在农村小镇发展,没有太大的出息。

就这样,耽误了下来,一晃,二十五岁了,到了这个岁数,已属于农村的大龄青年,要不是有个好工作,妥妥地打光棍。

王婆看出了马大庆的心思,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大美女多的是。”

马大庆苦笑了一下,“大美女是多,每天我往供销社门前一站,屁股后面排了一长溜儿。”

王婆有点吃惊,“看你那么老实,学会吹牛了。”

“我从来不吹牛,只是她们都是赶集的,不是来给我处对象的。”马大庆挺无奈。

这句话把王婆逗乐了,“愁甚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赶明儿婶给你寻一个。”

“好,只要婶撮合成了,我给你买条大鲤鱼。”马大庆说。

“有多大?”王婆问。

“桌子多长,鱼就有多长。”马大庆说。

“我不要这么大的鱼,鱼是好吃,可是太费油,婶买不起油。

老话说,成不成,三两瓶(酒),婶也不想喝你这三两瓶,你只要给婶送两袋红糖就行了。”王婆倒也实诚。

王婆知道打蛇随棍上,话说到这个份上,马大庆有点尴尬,这王婆是个人精,不但好说媒,也爱占个小便宜。

历来走到田间地头,就爱掰个苞谷,揪把毛豆揣到怀里的角色。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更何况马大庆是爱面子的主儿。

当下,马大庆转身给王婆抓了一把水果糖,足有十来粒。

这下把王婆高兴的,两眼笑成了一条缝,满脸的褶子也笑成了盛开的石榴花。

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软,王婆笑眯眯的朝回走,一边寻思着谁家的姑娘合适。

她走过小河边的时候,看见河坡上兀青萝卜长的郁郁葱葱的,就连忙跑下去,偷拔了三个大萝卜就朝口袋里塞。

无奈,口袋里只能放下两个,另一个拿在手里又特别显眼,她连忙撩起衣襟盖住。

<

状态提示:第22章 王婆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