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元宵家宴,隆重而热闹。
京畿之中的皇亲贵戚尽数请到,又因褒奖有功之臣,请了十几位外臣及女眷,整个宴厅之中,人数竟达上百人。
因长孙太后去世的早,而其他太妃又早被各个皇子接到封地,如今宫中只有燕太妃一位长辈,所以晚宴的时候,皇上皇后并坐于中间,燕太妃坐在左首,而古闺秀被她带在身边坐在了她身后,位置颇为显眼。
礼乐响起,皇上致辞,众臣拜贺。
礼数过后,家宴便随意起来,女眷们热络的说起话,便有人问起跟随燕太妃而坐的姑娘是谁。宫中的嫔妃已知道了皇上的圣旨,便将圣旨的内容告诉那些国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众人听了十分惊讶,不一会儿,消息就都传开了。
有人感叹道:“前段时间才听说了卫国公府的李三爷还俗之事,当时还当他想开了,没想到结果竟然是这样,这赐冥婚……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对李三爷来说,应该是如他所愿了吧?”
继而就有人打量古闺秀,议论道:“也不知这位姑娘跟汝南公主是何等相似,竟然得到了这样的造化,看燕太妃的样子,对她极为喜欢,不像是认的外孙女,倒像是亲外孙女。”
这些人之中,也不乏一些知道当年内情之人,并不把古闺秀当“嗣女”看,猜到她极可能就是汝南公主的女儿,所以听着耳边的那些议论,并不多嘴。
而芮国公夫人,便是其中一位。
芮国公夫人看着古闺秀,便想到了汝南公主。当年她们在宫中互相帮助,结下了极为难得的情谊,她心中一直对汝南公主的出走怀有疑问。当年总想着,不论是多大的事,汝南遇到困难应该会找她帮忙,谁料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如今总算是大白了,她原来竟然是怀着孩子逃走的……
想到汝南曾经可能经历的艰辛,芮国公夫人默默的侧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而另一位永安伯夫人则靠近了她,低语问道:“阿姮,你看到那孩子了吗?”
永安伯夫人也是早年和她们交好的闺蜜之一。【92ks. 】
芮国公夫人点了点头,永安伯夫人则说:“李德淳能接下这门冥婚,认下这个孩子,我可不信这孩子是从外面寻的,里面肯定有些关系……”
芮国公夫人说:“如今旨意已下,我们不管事实如何,只需知道她从今以后就是汝南名正言顺的女儿,是卫国公府的小姐,这便是了。”
永安伯夫人明白了她的意思,不再深究,转而笑着说:“哎,想到当年我们总是和汝南挤在镜子前比俏,到了如今,我们人老珠黄,只她一个人生的女儿,我们都生的是混小子,可是比不过这如花似玉的姑娘了,也不知她会指给哪家的臭小子。”
芮国公夫人听着这话便出了神。
而古闺秀如坐针毡,感觉周围都是打量她的目光。
燕太妃回头问她:“你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可是觉得不自在?”
古闺秀老实说道:“是,感觉道道目光射在我身上,快把我戳穿了……”
燕太妃笑道:“怕什么?你长的跟你母亲一样好看,何须怕别人多看?大大方方的,不用怕。”
古闺秀点头,看来这样的情况,她近期之类需要好好的习惯一下了。
勉强吃了两口东西,古闺秀就见皇上对她招手。
她看了燕太妃一眼,见燕太妃对她点头,她便起身上前,站到皇上跟前回话。
李治饶有兴趣的看着她,说:“朕每次见你,你都要给朕惊喜。以前就觉得咱们缘分不浅,但怎么也没想到你是三姐的遗孤。卫国公府以前对不起三姐,朕已经好好的训过你二伯了,改天有时间会招你父亲进宫说话,量他们不敢亏待你的。”
古闺秀也是觉得很好玩,第一次见李治是在大街上,她在捉抢劫之人,而李治在跟武媚娘幽会;第二次见面,李治是皇帝,召见她却是为了军器监的火药之事;到了这次,他们竟然变成叔侄关系……
王皇后在旁听了,好奇问道:“陛下以前见过归锦?”
李治怕古闺秀说出他跟武媚娘幽会的事,对古闺秀使了使眼色才对王皇后说:“皇后你有所不知,归锦是并州有名的女子,朕之前因为军器监的事召见过她,只可惜我记事起三姐已经不在宫里,所以我并未认出归锦跟三姐长的相似。”
李治与汝南公主相差十三岁,汝南公主逃宫时,李治才七岁,加之宫中嫡皇子和庶公主并不常在一块,所以李治对汝南公主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王皇后点了点头,说:“可见自家人的缘分是分不开的,即使不知道你的身份,皇上也因为其他原因召见了你,血浓于水就是这个道理了。”
宴厅里的其他人见皇上皇后亲自垂询问话,又是满脸笑容,心中更是惊讶,不过是个庶公主的嗣女,何以被皇上这样重视?又或者是皇上有意抬举卫国公府?
一时间,心思重的人难免想了许多。
而在千百里之外,当吴王李恪接到京城的消息后,十分惊讶,连问身边的谋士:“你说被赐给汝南做嗣女的那个女子,就是当初在鬼市引刘侩上钩的女子?”
谋士斩钉截铁说:“绝不会有错,而且我们后来查到,当初查封农庄的时候,李家军的府兵也出现过。”
吴王李恪在书橱的暗影下,冷笑道:“本殿真是替李卫公敢到可惜,他的三个儿子竟都沦为走狗,李德骞能因承乾太子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