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末大权奸>第一百零九章 金殿之上

按照原本的考试程序,在殿试完毕三天后,应该是在文华殿举行“读卷”仪式,在这天的早朝后,皇帝来到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按照官职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一般只读三分试卷,读出来的这三份试卷按照顺序就会被列为第一、二、三名,也就是本科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然而今年不同以往,皇帝突然下令,让参加殿试的四十八名考生前往文华殿奏对,其中就包括马鸣风和魏藻德等人。

马鸣风接到消息,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其他的士子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中有些忐忑。

到了文华殿,参拜过皇帝之后,就有内侍宣布,今日加试一道题,而且答题方式不拘形式,甚至可以口述,不用八股格式,不怕错字扣分。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全都心中震动,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件事,同时他们也都知道,这相当于是御前奏对,只要天子满意了,不要说是点翰林,就算是进士及第都没有问题。

所以,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那位内侍,急切的想知道这一次加试的题目。

不久之后,内侍就宣布了这一次加试的题目:“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

内侍说完题目,文华殿内的这些贡士们顿时傻眼了,他们平日里都只知道寻章摘句,可以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可是对于国家大事哪里有什么主见?

有一个贡士壮着胆子上前,对崇祯只是说了两句,就直接被打断了,崇祯阴沉着脸,如果不是因为顾及祖制,估计这位贡士的进士之位就不保了,即便是这样,也被崇祯直接给踢到第三甲行列中去了。

这样一来,文华殿中落针可闻,更加没有人敢发言了。

崇祯看着众人的表现,满脸失望地说道:“这么多的学子,难道就没有一个可造之材吗?”

却见东阁大学士蔡国用上前说道:“微臣在批阅试卷时,发现有一个叫做马銮的士子,对内外之事颇有见解,陛下可命其奏对。”

崇祯点了点头,随后就命马鸣风上前奏对。

既然都点到自己的头上了,马鸣风就算是赶鸭子上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更何况马鸣风也正想着借这个机会给崇祯提点建议呢,如果崇祯照行,也许有可能会为大明延续几年的寿命,如果不听,自己已经为大明尽力了,只能全力经营未来的南明了。

所以马鸣风恭敬的施礼,随后恭敬说道:“如今内外交困,无非是兵祸、灾荒与财政耳,学生有三点建言陛下,首先是兵祸,如今我朝面临清人与流贼两股势力,清人狼子野心,掳掠不止,其为祸者主要是骑兵,然而也不是没有破解之策,学生以为破解清军骑兵之策,无过于营造火器,尤其是大型火炮,学生得知我朝也有一些西洋传教士,如南怀仁,此人就曾献火炮制造之法,然而却被冷落,另外一点,清人虽然骑兵强大,然而缺乏水师,我军可建造水师,配以西洋火炮,必可在海上钳制清人,甚至可以威胁其旅顺口等地。至于贼军,微臣以为应下旨,命官僚士绅于陕西、河南、湖广等地举办团练,以民间力量对抗贼寇,对于那些团练办得好的,陛下可授予官职,进行嘉奖,如此一来,朝廷不费一钱一粮,自可打击贼寇气焰,待得贼势疲敝,再进行招抚,命其北上抵御清人,这一招借刀杀人可令鹬蚌相争,而我朝则渔翁得利。”

“那,灾荒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崇祯听这马鸣风的话,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开口问道。

马鸣风点点头,继续说道:“灾荒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仅以目前来看,陛下可下令推广高产作物甘薯,此物对于水旱条件不怎么介意,而且产量极高,一亩之田可产千斤,只要坚持半年,三四个月,就能减缓灾荒,至于蝗灾,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动员民众灭蝗救灾,并且蝗虫肉嫩,极具营养,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当然,在目前百姓普遍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需要调拨粮食赈灾,陛下可采取朝廷救灾与民间救灾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当地富户主动捐粮救灾,学生此前曾在天津参与过赈灾,当地也有一些大户愿意捐粮救灾,陛下若对那些愿意捐献值授予官爵,相信他们必定更加踊跃。”

崇祯听了,思索片刻,随后说道:“继续说下去。”

马鸣风连忙说道:“学生说的第三点就是关于财政的问题,如今我朝之所以内外交讧,说到底无非是银饷的问题,若是银子到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百姓困敝已久,想要通过征税的方式恐怕力难从心,故此学生建议,开国门,弛海禁,允许与洋人自由贸易,我大明只需收取进出口关税,便是一笔巨额收入,如此既能富民,又能富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好,哈哈,好一个三点建议,马爱卿果然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朕能够选拔出你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一桩幸事。”

崇祯听完之后不由得拍掌叫好,顿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这时,只见魏藻德上前,恭敬说道:“陛下,学生魏藻德有话说。”

“哦?不知道你又有什么高见?”崇祯这时候正在兴奋中,对魏藻德和颜悦色的说道:“有话尽管说,朕这一次绝对广开言路。”

只见魏藻德躬身说道;“陛下,对于这位马年兄的意见,有些学生是不敢苟同的,首先来说,造火炮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九章 金殿之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