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一品富贵>第四百五十六章 忠心
小,就不知道长大如何。

大小苏恭喜道:“玉娘子,恭贺抱孙子了。”

杨延昭道:“不过他们仍在西北,玉姨是打算回京城,还是去太原?”

“太原?”

“宋公人在太原,若是去太原,就必须从井陉关去河东。若是回京城,路倒是很多。玉姨想去哪儿,我好派人安排。”

“那就太原吧。”

……

一万多名战俘也到了京城。

但他们回来,却使民间更加愤怒。

这些人原来俘获到辽国是做奴隶的,奴隶与部曲这两个词在宋朝,至少除巴蜀与夔峡地区外,基本消失了。至于辽国战俘在宋朝的待遇,谁看得到!

越来越多的人上书要求严惩辽国。

但如何惩,难道北伐吗?

那就严惩吧。

迫于民意,宋朝“北伐”开始。

果然是山后!

杨琼与张凝兵出振武。

自从韩德让兵败后,辽国陆续地又派了一些驻兵进驻丰州。但现在整个夹山下面河东附近。宋辽两国都比较轻视。而且辽军不善长进攻,同样也不善长防御。特别是西南地区,因此驻兵并不多。丰州有驻兵,然而不敢营救。振武城虽然有城池防御,城池并不大,非是幽州城,驻兵千人都不足,宋军有备而发,带了无数攻城利器,振武城拿下。

尹宪与王承美联手,直接渡过黄河,攻打辽国的东胜州。这个城池还不及振武城,随即又被两路大军攻克。

两路军队再次将河东一些辽国小堡砦扫荡后,于振武城会合,再次分兵,一路兵伐辽国丰州。一路顺着西南道路,逼近辽国西京大同。

就在这时,河东大军同样也出来了。

杨嗣与尹继伦兵出西径,兵锋直指朔州。

杨业与高琼带着无数兵卒,乡兵,以及民夫,兵分两路,西指偏关寨,东指陈家谷口,那就是筑寨。

若论关砦,晋朝以为天下关砦以卢龙、飞狐与勾注为天下之首。

卢龙不想了,那在幽州的东北,幽州都未拿下来,况且卢龙。飞狐关同样重要,若是从大同兴兵,能很快从飞狐关抵达紫荆岭,再达河北。因此潘美一度想派兵守住飞狐关,然而田重进跑得快,他派出偏师来援,兵力不足,被耶律斜轸击败,以至飞狐关至紫荆岭这段失守。这样东西两面包围,让易州成了飞地,宋朝后来不得不放弃了易州。而且糟糕的是山后山前辽国兵力能相互联通。

最后便是这个勾注,勾注山就是雁门山,但勾注又分东西两陉,西陉关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岩峭拨,中有盘旋之路,上有雄关,这就是狭义的雁门关。还有代州南三十里,安禄山部将高秀岩据大同太原闭关自守,郭子仪为了破贼所开的东陉关。这一处关卡同样重要,上达云州,下控马邑。再加上周围山势倚靠,所以它成了契丹的铁壁。

然而整个河东就是雁门……

这也是地形造成的结果。

雁门关东面没有多大关系,有雁门山,屋山,恒山西南麓,再向东便是太行山,它本身就是天然的天险。

然而雁门关以西就弱了一些。

名义上朔州西南古长城分枝的南侧,以前也属于北汉管辖范围,古长城若在可以做天险,但现在长城还剩下多少。后世宋九所看到的长城,乃是明朝修葺后的产品。

在宋朝有古长城,可段段续续,无法成为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利器。

于是这一段渐渐被辽国侵吞,包括偏关在内,成了辽国管辖的范围,尽管它也被打成闲田。

但在此辽国防御力量也不强,只有少量砦堡,既不高大,也不坚固,留守的兵力也不多。

然而不能意味着宋朝就可以重新占下。

若是宋朝西北继续是一个烂摊子,没有河西的隐护,即便宋朝占下,也未必能防守得住,性质与易州是一个道理。

但现在不同,子河汊一战过后,河西各族归心,朝廷同样有意开始经营胜州,胜州便能与未来的偏关互相呼应,雁门关也可以与未来的神武城呼应,神武城又能与偏关呼应,若是可能,再将一些紧要的古长城修一修,至少这片土地(偏关神池五寨三县范围)就能真正属于宋朝。整个河东西北部那个小凹坑形成一个整体。

这与明朝不同,明朝同样看重这个地方,所谓的外三关便是雁门,宁武,偏关。但明朝防御的却是河西游牧民族。现在宋朝防御的却是山后云州。明朝能得到山后兵力支持,宋朝这时能得到河西蕃羌兵力支持,优缺点相差无几。

这里辽兵更少,早在宋朝出动大军前,就逃之夭夭。

然后开始筑城寨,大量民夫兵士带来了无数水泥与火药,以及各种工具。

为了加快速度,不仅动用许多辎重车,还让民夫肩挑手提,尽快将各种物资送到前线。

最先动工的便是偏关城。倚着这里特殊的地形。筑就一道险关。其次便是神武城。

又在偏关西二十里黄河边筑忠义堡。与西北遥相呼应,然后于偏关东北八十里处鸦角山下筑忠卫堡,于东六十里红水沟筑忠丹堡,东北二十里大灰沟处筑偏关营。

神武城西南二十里筑忠勇堡,草城川东北三十里处筑护国寨。

不算太多,多了没有那么多人力与物力,时间也抢不上来,而且未来必导致兵力分兵过重。

实际与现在的河北政策差不多,就是以各大堡砦为首,周边再建一些兵屯兵铺,兵屯兵铺不是防止辽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六章 忠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