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餐馆秦始皇陵兵马俑,每个人都很兴奋。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
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
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古人的杰作果然精致啊!”高伦布不禁按下快门,旁边还有讲解员,讲解着每个地方是什么类型的兵马俑。大家都在细心的听,而尹离和芊芊正在仔细的看,越是古老的东西,越是散发着不同的气息,这里有着他们想要寻找的人,和兵马俑一样神奇的人。
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 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
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
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
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跨马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吴钩的下级指挥官。
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真、自然,而富有生气。
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
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垂着首,似乎若有所思。
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
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
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
“如果异行者能够回去见一见这些制作兵马俑的工匠,那么真的会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尹离很想了解制作过程,可惜回不去,只能在此刻面对着兵马俑赞叹。
“我看你适合当考古学家,这样才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芊芊觉得尹离这种性格,完全符合一些潮大叔,对新鲜事物的理解,简直称之为潮哥。
“你们也对兵马俑有研究吗?我也喜欢兵马俑,就是因为喜欢兵马俑,才在西安定居的。”江阳手里拿着一个小的本子,上面贴满了兵马俑的资料,有些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有些是在网上查的。
“是啊,我们这位尹先生对兵马俑很是好奇,甚至想为它去当考古学家。”高伦布见到一个这么爱说话的年轻人,自然想和他交个朋友,也许哪一天他会需要异行者帮忙呢。
江阳和尹离握了握手,很开心见到和自己有同样喜好的人,总是觉得很投缘,茫茫人海遇见了真是不容易。“你对兵马俑很有研究,我能看看你的笔记吗?”
笔记中清晰的行楷字体,这个人之前一定练过书法。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
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兵俑们个个凝目聆听、镇静机智,且仪态英武,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灭六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