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列兵征战>第九十五章 惊喜

趁着夜色告别了诸葛先生的职武他们都没有合眼,他们此时的精神都有点亢奋,安江子在前面开着车,职武四人坐在后边的沙发上兴奋的讨论着这几天的成果,车上的显示器上放映着他们自己录制的演讲过程,几人一边互相评论着大家的演讲效果,一边总结着其中的不足……

他们不是布道者,他们只是在唤醒着根植在每个华夏儿女血脉里最深处的东西,正是这种文化的传承才使得华夏文明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过,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其他的三大古文明全都消散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文人统治,文化传承是中华文明能够保存的主要原因。 说到文人统治, 必须首先说一个伟人, 当然他不是孔子, 而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是华夏文明的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我们才能看到浩如烟海的文献, 看到古人的经, 史,子,集。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代巴比伦的古代楔形文字,由于艰涩难懂, 逐渐被人遗忘。还有像印加帝国,也是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在现在考古中, 有许多古代文明, 都因为没有问题, 或者文字艰涩难懂, 而不能让世人真正的了解。 第二个应该感谢的是:包容。 华夏民族正是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能够容忍, 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同时存在。而且有不相互包容。在华夏历史上,没有宗教战争。 反观历史,古代印度就是因为宗教冲突,而毁灭了自己。 再看看西方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历史就是 一部宗教战争的历史。 第三个要感谢的人是文人。 不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正是这个士大夫的存在,才是华夏文明能够保存。 他们是华夏文明的火炬手,他们的存在,华夏文明的火炬才能,传递到现在。 古代华夏的真正统治者, 不是某某皇帝, 而是士大夫, 掌握政权 制定政策。 是华夏民族在一次次的危难中站起来。从文化承袭来看,在华夏5000年的历史中,汉文化一直占领着统治地位,即使汉族封建王朝被外族入侵而灭亡,而统治华夏的外族君王无一例外的接受汉族文化,使用汉字为官方语言,最后被汉族完全同化。所以,文化、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没有出现断层,一直处于延续状态。

而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在外族入侵后,本身先进的文化和科技被完全毁灭,在野蛮民族的统治下,出现文化的倒退与湮灭。时至今日,只有通过考古和传说,人们才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华与先进,没有多少典籍记录这些繁华,文化出现断层,没有延续性。

是的,华夏的文化和民族虽然经历了很多风雨,但是主体性却一直没有改变,最大的危机是五胡乱华和元、清的时候,索性征服华夏的这些少数民族,本身没有什么文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被华夏文明所同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员。

至于其它三个古国,埃及经历了亚述,波斯,罗马,阿拉伯等国的征服统治,其最初的文化到后来几乎已经灭绝了;巴比伦的情况也差不多,先后遭到波斯,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两河文化只剩下遗迹而已;至于印度就更惨了,孔雀王朝之后,陷入分裂,先后被雅利安人,古尼泊尔人(喀尔廓人),蒙古人和英国人征服,到了公元14世纪前后,连本土的佛教都因为异教的入侵而式微,最终消失。综上所述,三个古国的文明之所以消失和很多的外敌有关,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我国也有回教的存在,但是其只能作为一个宗教存在并不能威胁到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运行,此也可说明我国文化的坚韧性!

虽说现在的华夏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日渐淡化,但这种深植于血脉的东西一经触动便会完全爆发出来,而现在职武他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唤醒这种沉睡在国民心中的传承……

襄阳距离神农架不到三百公里的距离,职武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路上不再停留,直奔神农架而去,他们一路谈论着突然出现在杨士兵面前后的情形,按照安江子和赵海的分析,此时杨士兵应该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距离他越来越近了,因为要按杨士兵的性格如果看到了他们一路而来的新闻的话,早就应该打电话催促他们了,二人的这个分析也确实是十分正确,杨士兵现在沉浸在从未有过的天伦之乐之中,根本没有想过走出大山去上网看看新闻,他现在的确不知道职武他们马上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襄阳到神农架的路程不远,但却大部分是山路,因此职武他们足足开车开了五个多小时才来到了神农架山下的木鱼镇!神农架因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这就是华夏文明,处处有遗迹,遍地是历史!

“好新鲜的空气,好蓝的天啊!”赵海走下车贪婪的呼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气息的空气不由的叫了起来,此时“炎龙号”停在木鱼镇外边的公路边,远处已经可以看到那以神秘著称的神农架了,蓝天白云下面氤氲的气流在山间升腾着,墨色的外衣笼罩着整个山区绵延千里一望无际,看似宁静的山林之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野人传说,白乌鸦白熊白鱼的故事,还有流传在民间多年的宝藏传奇……职武几人都下了车,遥望着远处的大山心里都升起一种巡幽探险的感觉……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惊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