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还以为是个什么东西,原来就这?”
随意翻看了两眼,太子不感兴趣地将书扔给了她。
崔九贞懵了下,她低头看向手中的书,确实她近日才买的闺中话本没错啊!
难不成,这太子小小年纪,也懂得这个了?
“孤那儿有更好的,你要不要?”太子靠近她,小声说道。
崔九贞扬眉,上下扫视了他一眼,“更好的?就你也有更好的?”
太子挺起胸膛,他什么没有,“你给孤的肚子伺候好了,孤就给你更好的。”
“哼!无非就是想混吃混喝罢了,你个小屁孩儿懂什么。”
毛长齐了吗?
“你敢怀疑孤?”太子不乐意了,立即招来刘瑾,对他耳语几句便让他离开了。
崔九贞的目光从渐渐远去的刘瑾身上移开,深了深。
“您怎的在此,不是回宫了吗?”她淡淡询问道。
提起这个,太子更为骄傲了,睨着她,“父皇让我往后就在东苑安住,跟着老先生和谢先生好好念书。”
好好念书?
就他?
崔九贞一脸嫌弃,就他念书这辈子是不可能好好念书的了。
“你还不如去边境投军去呢!在这儿折腾我祖父什么。”
“边境投军?”
太子闻言,眸子一亮。
对呀!
他怎么没想到,若是投入军中,将来岂不是就能像太祖一样,驰骋沙场,征战天下?
见他双眼越来越亮,崔九贞想到什么,心头咯噔一下,忙道:“我仔细想了想,边境好像也不太能去。”
“哦?”太子斜睨向她,平下嘴角,“你方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崔九贞一噎,“我……我的意思是,你现下还不能去,不过不代表以后不可以去。”
太子眉头微松,又听她继续道:“边关重地,一向是军规森严,你想想,现下去了可就不比在这儿,就你这身子骨,可禁不起两天折腾。”
“你瞧不起孤?”
“哪能啊!”崔九贞尽力忽略他的个子,虽说这几个月瞧着结实了些,可也只是比从前瘦不拉几的模样好点点儿。
“你不如趁着年纪小,多练练,长结实点儿,往后若有机会去了边关,也不至输给那群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
太子摸着下巴想了想,虽说觉得哪里不对,但好像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行吧!那孤就多练几年。”
待他壮实了,无论是海上的倭寇,还是关外那群恼人的鞑子都得给他跪着。
崔九贞见着终于打消他的念头,这才松了口气。
这会子,刘瑾也回来了,衣兜里还揣着一样东西,到了近前,殷勤道:“殿下,东西拿来了。”
他递上本黄皮封的本子,阴阴柔柔地笑着。
太子拿着就扔给了崔九贞,“你瞧瞧这个,可比你看的强多了。”
崔九贞半信半疑,扫了眼手里的《大乐赋》打开看了眼,登时,脸上一热。
她看向一脸骄傲地扬着下巴的太子,“你、你这东西,哪儿来的?”
“怎么样,不错吧?”太子笑呵呵道。
崔九贞深吸了口气,“你胆子不小,可还没到开荤的年纪吧?说吧!这是哪儿来的?”
说这话的时候,她目光正看向刘瑾,见之身形一僵,便明了。
“什么哪儿来的?”
太子刚开口准备回她,就听见一道声音传来,吓得他立即闭上了嘴。
崔九贞快速地将书揣进袖兜里,与太子一齐转过身来。
一高一矮,动作竟是默契异常,两人目光相交一瞬,各自移开。
绝不能让谢丕发现!
两人心中想着。
崔九贞率先开口,“殿下怎的又回来了,不是说回宫了?”
谢丕余光在她袖间微微扫了眼,“圣上有令,命太子入住东苑,直到结业。”
住崔家?
老太爷能同意?
似是知晓她的疑惑,谢丕道:“老太爷在前头等你。”
“哦……”
崔九贞看了眼面上镇定自若的太子,转身就走。
当然,那本《大乐赋》被她没收了。
才十一岁,怎能看这东西呢!不像话!
到了前头,崔九贞看到一脸郁气的老太爷,又看了眼他手边的锦盒,笑道:“祖父,您这是怎么了?”
老太爷冷哼一声,“兔崽子又回来了,你命人收拾收拾地方。”
说着,他特意叮嘱了句,“派人看好了鸡圈那处,没我的允许,不准他再接近。”
崔九贞应下,“是,九贞记下了。”
“至于谢丕,原来住的那处离你太近,你如今搬回来长住也不大方便,就在我旁边收拾出来几间屋子给他吧!”
“在您旁边?”
崔九贞听得有些不大乐意,往日住隔壁还能常常见着,这下子住到老太爷身边了,她还怎么好“偷香”?
不过,这话她也不敢跟老太爷说,免得真要打断她的腿。
“那院子呢?可还是依照惯例禁了?”
“嗯!锦衣卫会守在院子里,你平日若碰到了也不必惊慌。”
老太爷说着,看了眼锦盒里的五百两银票,撇撇嘴将它揣进了荷包里。
“就这么点儿谁稀罕呢!”他嘀嘀咕咕地说着,“穷不拉几的。”
要吩咐的都吩咐完了,老太爷背着手离去,只剩下崔九贞。
从前头出来,她就吩咐了小厮去准备,打算亲自动手做顿晚饭。
到底是太子殿下,他吩咐了,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