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九转重生记>第二十四章 拓跋圭输的不冤

星历法234年初chun,温度还是有些凉,但是秦州大军已经蓄势待发。

郭嘉找到越风,称三面信使都已出发。秦州之军通过一冬的暗调,基本已经聚集在张飞云之营地。

因为去西州之信使十分重要,不仅需要有足够机智,最重要的是能拖得越久越好,最后此人尽心尽力还是九死一生。越风顺口询问了下信使之名,郭嘉不经意的道:“此人庞统,口才出众,应可无碍。”

越风一听这名字,只能无奈笑笑了。至于南下结盟,东出庄生国之人,都是张义器重之人,更应放心。

越风留下越雨,越电,越雷,钱富,荀彧坐镇州府,由越雷掌兵一万,驻守州府。命张志城统领东部,东南之兵防御重地,典韦协助,掌兵一万骑兵,四万步兵。

在出兵之前,越风已经定下策略,三面出击,必全歼拓拔圭。因为如果拓拔圭领兵南逃,会对秦州带来不可掌控的威胁,毕竟拓拔圭对秦州还是非常了解。

越风命张志明领二万骑军大军北路长驱直上,项羽领二万骑兵南路西进,双方间隔百里。中路越风亲自带领张飞云,郭嘉,率五万步兵及一万攻城部队大军慢行。越风并令绿蝶独率五十刺客,先行赶到西州边城。

行军不过两i,越风可远远看到拓拔圭之边城,此县名临秦县。慕容垂一直把拓拔圭当做阻隔秦州的屏障,所以一直未动临秦县。据越雷间谍来报,拓拔圭现有兵约二万。

越风已经计算好行军时间,大军急行突进至临秦县城下时,太阳已经升起不少了。越风没了手表,学会了看i计时,心想应该有九点钟了吧。项羽,张志明之军恰好可远远看道。越风暗想,成败就在此半个时辰,只要半个时辰拓拔圭没有向西逃逸,三面之军就能完全围住临秦县。再靠那一万步兵所cao作之攻城器械,可兵不血刃拿下临秦。但是一旦拓拔圭率军西行,虽然项羽,张志明之骑兵能追击围杀,越风之步兵追击就非常困难了。一旦不顺,慕容垂出兵支援拓拔圭,那更赠加变数了。

越风并不急于攻城,他先派出张飞云领二万步兵南行。只见项羽已经赶到北门,张志明已经赶到西门,四股兵力站稳脚跟后,越风终于舒了一口气。看来拓拔圭是准备力守临秦县,消耗越风之兵,另一方面会向慕容垂寻求帮助,希望慕容垂能出兵攻打越风,那样,拓拔圭甚至还有可能在混乱的局势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利益。

越风猜到了拓拔圭的想法,越风知道拓拔圭只是猜到了开头,一定猜不到结局。经过一年的发展,郭嘉研发的投石器械经过不断改进,已经能投十五丈高,六十丈远。而且郭嘉为了保证攻城部队的行军速度,为百人控制携带一台。这样即使有急行军,或者部队损耗,也可保证攻城部队的正常运作。而且郭嘉还配备一千配石部队,这些人在山地可挖山开石保证投石的供应,在平原则以网布包土为团,淋水晾干为土团。

越风命令攻城部队立刻准备投石,越风并未扎营,因为他相信,今天临秦必破,因为西州物资贫瘠,临秦县城墙仅有五丈高。一万攻城部队迅速行动,临秦县周围连个土坡都没有,拓拔圭为了防御,方圆十里都是光秃秃的。所以郭嘉只能让兵士挖地取土。

越风四军在紧张的准备,而临秦县之兵却未有动静,就连拓拔圭都没上城墙喊喊豪言壮语。越风知道拓拔圭必有行动。但是无关紧要了,因为自己率五倍于拓拔圭的兵力,只要见机行事,就不可能失败。

中午之时,郭嘉示意准备完毕,称土石足够发she六个时辰。越风下令攻城开始,越风虽然也算身经百战之人,还是被土石齐she的情况震惊了,有部分打在城墙上,有部分打入城内,因为布网包内不仅有碎石,还有一些准备的铁钉,碎玻璃。

只见临秦城墙一片鬼哭狼嚎,有部分守军持箭还击,但是很快就被压制的抬不起头了。有些网布包,因为发she问题在空中分裂撒落,整个临秦周围都是灰尘密布,越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口罩戴上。再看部队,一群口罩捂住口鼻,就如一片yu抢劫的悍匪,十分壮观。郭嘉在越风身边喊道:“早有准备,绝无意外。”

一个时辰后,越风真的快崩溃了,因为灰尘太大了,地面就像被无数导弹轰炸过一样。他又戴了一层口罩,但是眼睛却被迷的无法睁开。郭嘉顺手递来一个东西,越风没看清是什么。仔细摸索一看,居然是个护目镜,郭嘉对着越风大喊道:“早有准备,绝无意外!”越风再回头看攻城部队,隐约好像都是这个装备,看上去更像土匪了。越风相信拓拔圭一定比他更崩溃,因为拓拔圭一定连身边之人都看不清。

一个时辰后,越风下令暂停休整。等灰尘降下时,越风只见临秦的城墙已经很难辨认了,一道宽宽狭长的土丘下,隐约还能看见城墙的痕迹。而拓拔圭领着大军,走上土丘,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士兵。

越风仔细观察,拓拔圭只是有些狼狈,身后的士兵也不像有太大损失,看来攻城部队用于两军对垒,才会大量的杀伤敌人。而现在这个情况,自己步兵都不敢上前的情况下,拓拔圭直接把兵退下城墙,远远躲着就行了。

再看自己这边,每个人身上的灰尘比拓拔圭之军更多,混合着汗变成了泥,无比狼狈。越风知道自己胜券在握,因为城墙已无,而拓拔圭不从其他三门突围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拓跋圭输的不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