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全球殖道>第十二章 再入京城

成化十四年四月,张玄庆带着新婚妻子,又踏上了前往京城之路,这次的名义是赴京谢恩,其实张玄庆是为了履行去年与全真、武当的约定。

抵达京城后,张玄庆夫妇仍居于东岳庙内,递了奏章进宫,就待在京城候旨了。

正一道掌教夫人朱云贞,自小在南京长大,从未来过bei jing,女儿心xing,一心指望夫君能带着自己游玩京城。

而张玄庆此时,却在四处拜访京城里的勋贵世家。张玄庆首先拜访的是英国公张懋,此代英国公九岁袭爵,曾随当今天子在西苑阅骑,连发三箭连中,得赐金带,甚得帝心,眼下提督京城十二团营,乃京城勋贵向来以之为首。

英国公府邸,张玄庆正与张懋闲谈,谈及去年入京陛见之事,张懋对张真人灭除狐妖的手段佩服非常,“真人入京除妖,而后民心大定,可见朝中言官诋毁道门,实在是无事生非,尽是沽名卖直之辈。”张懋对言官们也没什么好感,自从他掌管京军后,就有言官弹劾他“豪侈无度,朘削军士”。

土木之后,在朝的武将勋贵们简直都成了文官的靶子,那帮御史和给事中抓住一点毛病,就大加弹劾。因而对于当今最为受宠的道门真人,张懋颇有同病相怜之感。而且张懋前些i子,也接到了南京来信,对这位成国公的娇客的来意,已经是非常清楚

“国公谬赞,除妖卫民是道门本分。贫道此来,是为了重开海路之事,此事想必家岳已经传信与国公了。”张玄庆道。

“重开海路,事关重大。老夫虽赞同此举,但当前朝中文官势大,恐阻力不小。”张懋对这帮文官早就看透了,这帮自诩为“道德君子”的文官口中嚷嚷着:“君子不言利”,“朝廷不可与民争利”,背后的家族亲属却依靠着他们,在民间行“官商”之事。私下与海外交易的沿海大族,也多有子弟在朝中为官。

当然,作为武将勋贵,同样也有家族经商之事,但张懋自认为勋贵们有一点要比文官们强,那就是不做那娼ji立牌坊之举。

张玄庆也知道,此事最大的阻力就在于文官。永乐以来建立的皇家、勋贵、文官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土木之后已经瓦解。文官们权倾朝野,勋贵们还在舔伤口,皇帝已经开始依靠宦官们抗衡文官了。

年前,天子已经重开西厂,张玄庆见过的那位小太监汪直,眼下已经提督西厂、权势滔天。看来仅靠勋贵之力,恐怕难以消除文官们的阻力。那么借助宦官之力,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张玄庆对于宦官并没有什么恶感,虽然前朝宦官多有祸国殃民的事迹,但张玄庆对汪直的印象并不差。

回到东岳庙后,张玄庆正在安慰新婚夫人,忽有圣旨到,召张玄庆明i入宫陛见。

次i,张玄庆入得宫中,天子朱见深携万贵妃接见,“去年见过真人后,朕就知有道不在年岁,否则岂能轻易灭除狐妖,安定京城民心。”天子笑着对万贵妃说

“还是陛下慧识人,当初若不是陛下一力主张,册封这位小真人,怎会有后来真人降妖之事。”万贵妃笑道。

这位万贵妃u名“贞儿”,生于宣德三年,在当今天子幼年被废太子位时,不离不弃,深得天子宠爱。万贵妃生xing奇妒,曾促使天子废后,宫内数位妃嫔之死都与其有关。

成化二年曾为天子产下一子,但不幸夭折。后因其年岁已大,已无生育之力,近年来多靠宫外进献yin药chun方以固宠。当今太子生母据传就是这位万贵妃勾结太医害死的,但天子仍专宠于她,实在是异数。

张玄庆眼下要借皇室之力,也不便得罪这位宠妃,稽首道:“娘娘所言甚是,当年陛下赦家父之罪,赐贫道真人号,又蒙赐婚,能得陛下青眼,实乃万千之幸。”

“闻道家有长生之道,不知真人何以教朕?”天子此时兴致颇佳,笑言道。天子会有此问,一方面是历代帝王都有的渴求长生之念,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近年来常服助兴之药,自觉jing神yu颓、身体不佳,yu向道门求那延年益寿之法、强身健体之术。

张玄庆观天子面se,知道天子定是常年服用丹药,体质已虚。正一道属于内丹派,但对于外丹也有所涉猎,历代宫廷方士所炼“金丹”,要说它完全是假的,那也不对,要知道道门服丹讲究内外相和,也就是说内修没达到一定境界,服用丹药是没用的,甚至对身体会有很大的伤害。

当然那些围绕在皇帝周围的道士们,即使是知道这一点,也不会明言,因为身为帝王,当然不可能像修士一般常年打坐搬运,皇帝的公务量是很大的,哪有那么多时间去修行。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道士们往往讳言这个前提条件,直接将丹药献给帝王服用。但是如果丹药无效的话,“长生”谎言被戳穿,道士们也没好下场。于是后来的道士们就开始把chun药当做丹药炼制,这个效果就明显了,皇帝对道士们的宠信就i益加深,这些做法也给文官激烈抨击道门提供了借口。

当然,张玄庆知道正一道门下是没有人参与宫廷炼丹之事的,对那些败坏道门名声的“左道”中人,张玄庆是深恶痛绝的。但眼下为了获取天子的支持,也不得不虚词相应。

“陛下,道门所言长生之道,服食丹药确是其中一途,但长生之药难得。我正一道以内丹修行,也需外丹相合,方能成道。贫道闻得海外之地有灵药,去年能降服妖狐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再入京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