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征服者之歌>第一百零七章 改革(四)

而且,帝国的各项福利制度将正式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并规范化。

帝国的福利制度很早就有了,穿越之前的地球上怎么样阿尔托莉雅不太清楚,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早在罗马王政时代晚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定期地给七丘之城的市民们提供免费面包的惯例,而到了罗马帝国成立的时候,定期向市民提供免费面包已经成为了整个帝国通行的规则。虽然在卡美洛王国时代早期的时候,因为财政上不允许所以没有执行这一规则,但是等后来国力开始强大起来之后,公民福利制度被重新确立并进一步地延伸。

到了现在帝国的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所有非奢侈品xing质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由帝国z fu免费提供给公民的,而且公民的子女教育以及医疗全都真正意义上的免费的。当然,这种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而言,优厚得有些过头的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对非公民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在英年早逝的阿托利斯大帝颁布著名的《施恩法令》,允许那些非公民族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公民权之前,帝国内部各种大大小小的叛乱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帝国治下的非公民族裔现在大概有一亿上下,依靠帝**团的强大战斗力、各种分化拉拢再加上《施恩法令》的大能,帝国的统治就目前来说还算相当稳固——但有识之士都能看到其中的隐忧,只是帝国又不能没有这些人,毕竟要维持公民们以这个时代的标准而言水准极高的优渥生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羔羊供帝国剥削。当然了,等帝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生产力水平开始大爆发之后……帝国,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有变成饿狼的危险的羔羊了。

而阿尔托莉雅认为,穿越之前的地球上那些发达国家的境况已经充分说明了福利制度这个东西,必须要有但是也必须要适当,过于高标准的福利制度只会把罗马人养成一群只会吃不会做的猪。福利制度,只要确保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足够了,只有经过挑选的罗马人的jing英也就是新的“公民”才有资格享受更优渥的福利以及参与政治的资格。而这种社会地位上的显著差别,将有效地刺激罗马人的竞争jing神并确保尚武的风气——有竞争,才有活力。

另外除了把原有的公民划分为公民和平民之外,阿尔托莉雅还准备设立一种新的阶级叫做“荣誉罗马人”,或者通俗点的话也可以叫做归化民——最好帝国现在就去远征泥轰,等把泥轰打下来之后就将其改称为11区……恩,阿尔托莉雅表示自己绝对不是叛逆的露露子或者临高五百废看多了,她只是真心觉得这想法不错——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阿尔托莉雅自己是信了……咳咳,荣誉罗马人的身份需要没有任何不良纪录者才能申请,而且需要承担比非归化民的异族人更高的税赋,而且只要犯一丁点的小错,归化民的身份就会被剥夺。

但是如果连续三代都拥有归化民的身份,并能通过一系列的罗马人都考不出来的有关罗马文化的考试的话,那就可以得到帝国平民的身份,成为一个被帝国官方认可的罗马人!

在帝国治下罗马文化本来就是绝对强势的,而上面这招一出的话,阿尔托莉雅敢说最多一百年的时间帝国就能基本消灭所有非罗马的文化,而当文化都已经消失之后,那些非罗马人的族裔被彻底同化还会远吗?当然,如果某些民族(比如说犹太人和吉普塞人)死抱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放拒绝被同化的话,那么阿尔托莉雅一点都不介意客串一把喧子……

除了福利制度之外,帝国的教育制度也将同时进行规范化。

帝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十年制加上各种高级院校的模式,所谓的十年制就是指帝国公民的子女从6岁就可以到帝国z fu开办的学校里上学,期间不分什么小学、中学之类的,直接就是十年的教育期之后再根据情况,选择去考那些要收钱的各类院校或者直接进入社会。自然的,这种在阿尔托莉雅看来粗糙之极的制度也得改一改,直接套用后世的制度把学校划分为小学、中学再加上大学,中学不分初中、高中就叫中学,小学和中学的学年均为6年。

原则上小学和中学都不允许私人开设,并且新制度里的平民和公民的子女都可以免费上小学和中学,而且是强制xing必须去上学的,这样可以方便帝国z fu进行洗脑……咳咳,我是说爱国主义再教育……而且因为总的学期延长了两年的关系,能有效减少那些闲着没事干的年轻人所导致的各类治安问题。而大学的话,有感于后世兔子家的大学生严重贬值的阿尔托莉雅准备严格控制大学生的数量,大学允许私人开设但是要严进严出,而且要重理轻文。

——有文学修养是好事,但是帝国的社会主流永远只能是理科!特别是兔子家建国以后的不少破事都充分地说明,文人这种生物从来都是一点靠不住而且偏偏一点都自觉都没有的,阿尔托莉雅可不想像太祖那样被一群名为“文人”的既无耻又无能的猪队友坑一把。

而在想到教育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阿尔托莉雅同时也联想到了舆论这一方面,就好像总有一大群人以为人类希望国是一个言论zi you的国度,而兔子家则是砖制毒裁的邪恶政权一样,实际上兔子家的言论要比人类希望国zi you地多,但是因为以灯塔国为首的一群西方发达国家在舆论上拥有近乎绝对的话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七章 改革(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