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勇闯天涯>第314章 持久战

九月二十六日,日军集中两个联队并四个大队,再加上炮兵一个联队,在舰炮和飞机协助下,向罗店发动最后攻击。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经连续苦战全旅已经缩减为九百余人的第二○一旅,在得到师长黄维补充的一九九旅三九八团一个营援兵后,由旅长蔡炳炎亲自率领投入一线阵地。中国军队不顾伤亡,与日军反复展开白刃争夺,战况更趋激烈,战至下午三时,亲临一线作战的蔡旅长不幸中弹牺牲。

在罗店坚守了半个月的第二○一旅,大部战死,余部撤往嘉定,罗店就此沦陷。

罗店的失守,对南翔、嘉定和刘行形成严重威胁,蒋介石为了挽救淞沪左翼之危局,竭力要求收复罗店,同时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在淞沪战场进行实地考察后,也强烈要求收复罗店。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集中二十余个师的兵力,连续组织突击罗店日军防线。

日复一日的罗店争夺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拼,日军依靠武器装备的优势在白天攻击,中国军队就在夜里实施反击,中日两军的反复拉锯,活生生把一座江南小镇打得变成吞噬中日两国军人性命的绞肉机。

如此死拼,哪怕是中国军队一流劲旅,最多也只能顶住五六天时间。以胡宗南的第一师为例,九月二十八日进入罗店作战,由于轻敌,结果上阵不到一天,就几乎被打垮了。

有的部队拉上去,更是一触即溃,撤下来换防时,一个师的兵力往往只剩下不足一个团,有的团甚至只能缩编为一个连,部队伤亡之惨重,由此可以想见。

然而,在如此惨烈的战斗下,不管伤亡如何惨重,参战部队士气始终高昂不衰,爱国精神在这里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

十月二日,宝山县城,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众多将佐分坐松井石根大将两旁。松井石根凌厉的眼神扫去,将佐们都纷纷低下头,不敢于司令官对视。

松井石根转过头,将视线移到挂在会议室一侧墙上的大幅淞沪地图上,腮绑子微微颤抖着。

此时的松井石根,心情非常沉重。

淞沪战场中日两国军队在罗店厮杀在一起,尽管日军拥有装备和火力上的优势,但中国军人硬是以血肉之躯硬扛下来,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松井石根不由得敬佩起中国军人的勇气与牺牲精神来。

张华浜方面也同样让松井石根揪心不已,日军倾巢出击,在大规模的舰炮支援下,依然无法打开局面。

处于中路作战的中国军队,在解决上海市区的心腹之患后,集中第三十六、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三个德械师的兵力,再加上上海警察保安总队和从海州南调的税警总团严防死守,结果再次形成僵持局面。

松井石根的视线移到摆放在桌面的报纸上。

南京《中央日报》这几天都在报道吴铭和他的新二师,据说国军中大量装备的火箭筒和飞雷炮(无良心炮)就是其发明。飞雷炮非常简单,从缴获的情况看就是汽油桶加炸药包,没什么技术含量,可惜的是中国军队对火箭筒视若珍宝,每当战局不利都是优先转移,如果落入包围圈也是先毁灭火箭筒,至今为止还未得到完整的样品。

从情报部门传来的消息则要详细地多,但涉及关键的地方依然语焉不详。这一切都让松井石根想抽调一支部队,专门对付吴铭和他的新二师,以报复其发明的两种武器对于帝国军队的杀戮。

是的,就是这两样武器,让进攻的日军损失惨重,虽然死亡并不能吓倒大日本帝国皇军,但火箭筒却能让原本无往不利的坦克失去锋利的獠牙,飞雷炮那恐怖的爆炸更是直接让士兵粉身碎骨,只要挨上一枚必然是尸横遍野,这一切让大日本帝国官兵深深地感到畏惧。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吴铭不仅发明了两种武器,而且其统率的军队,还是淞沪战场上带给帝国军队巨大杀伤,不管是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还是公大纱厂,都是无比坚固的堡垒,从中国军队的内线可以得知,原本中国军队已经准备变攻为守,结果这家伙却一力主导进攻,直接导致两大要塞的陷落,此举激励并刺激了其余国军,汇山码头因此沦陷,导致帝国在上海租界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正是由于吴铭的出现,大日本帝国军队在淞沪战场的损失远远大于战前设想,迫使松井石根不得不一再向大本营请求增兵。

松井石根转过身,看到屋内面色坚定窃窃私语的将佐们,轻轻一咳,室内立即安静下来。

松井石头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给众将指派任务。

第三师团长藤田进、第十一师团长山室宗武听完后面带难色,松井石根一声冷哼,强令藤田进和山室宗武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对当面的中国军队展开进攻,同时他又带着诱惑地口吻说道:

“现在,第九、第十三、第一○一师团后续增援部队即将赶到,另外第十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已经开始集结,第六师团在完成北支作战任务后也将南下,届时我们的兵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三十万……如果你们能够在后续援兵到来之前一举解决战事,将立下莫大的功劳,明白吗?”

现在淞沪战场上,中日双方都在源源不断地调集军队,此时的松井石根脑海中有着一个全新的计划:

在援军全部抵达后,从上海北面,以沪太公路为主轴,由北向南,在中国左翼军和中央军两大作战集团之间进行突击,在南翔和江湾间突破,直取大场和苏州河北岸,这计划被松井石根命名为中央突破计划。


状态提示:第314章 持久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