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确实还是少数,以往都是城里有专门的建筑工人。那当然好管理了。
项目负责人也愁,因为管理这些人确实不容易。他问沈沛,:“你有什么好想法?”
沈沛道:“我觉得还是规范一些比较好,比如在这个项目里专门挂靠一个部门,咱这些农民工都是这个部门的人,我这边安排人来管他们平时的纪律和吃喝问题,你们只需要负责技术问题,其他的都不用操心了,怎么样?另外工费之类的也和我们统一谈,谈好了我们直接去和工人说就行了。”
项目负责人以前也没搞过类似的合作,不过这有点像往年和生产大队合作的样子,只是现在大队成了个人。
“行,这样也行。”
这第一次合作,沈沛压根就没想赚多少钱,他就想积累一下经验,看看这些怎么操作,所以在谈合作的时候,除了保障工人利益之外,他自己赚的不多,一个工程下来也就赚三四千的样子。别看这看起来多,但是一个工程要做好几个月,相对沈沛来说这不算多了。
不过沈沛不担心,他觉得这个工程很有搞头。
以前他只在工地做过苦力,不知道其中的门门道道,现在发现这玩意是真赚钱。
只是他还没有摸到赚钱的窍门罢了。
和项目负责人谈完了,沈沛就和宋经理一起回去。
宋经理道:“这算下来,赚的还不如搞运输多。”
沈沛笑了笑,“这可和搞运输不一样。运输主要是用车,那个要成本。这个就不一样了,只要是人。咱只要能把一批人弄来就行了。”
“好弄吗?”
“福利待遇好,有钱拿就好弄。我得回去琢磨一下怎么规范管理。”
沈沛发现这就是没咋读书的劣势了,刚刚和那个负责人谈话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这些不足了,有些词都听不懂。
回去还是要整一些书看。
他问宋经理有没有项目管理这方面的书。
“这我哪里有啊,你不如去书店问问。不过你这管个人还要买书看?”
沈沛笑着抓脑袋:“必须看,咱读书少啊。”
宋经理道:“就你这脑子,要是还特有文化,那才是给别人不留路子走了。”
“过奖过奖。”沈沛打着哈哈。
回去的时候,沈沛还真是跑书店去买了书。
不仅仅有管理方面的,还有关于建筑相关的一些专业书。
沈沛觉得建筑这个很有前景。
因为这是国家所需要的。跟着国家走肯定是没错的。未来到处都要搞建设,机会会非常多。所以沈沛哪怕现在少赚点也不担心。他现在不熟悉,只接一个工程,当然赚的不多,但是等接十个二十个呢?这种事情就要讲数量。
当然,沈沛目前有限的眼光里,还看不到未来可以自己买地皮建设房子卖这种事情。不过就算现在知道也没用,因为手里没钱。
又在省里给林晓冬买了一些吃的之后,沈沛才开车回县城。
这会儿,林晓冬已经在县里都走了一圈了,倒是看中了一间厂房。
是一间已经废弃的仓库,很久没人用了。外面杂草丛生,但是位置不错,工人们上下班方便。而且还是红砖盖的。收拾收拾也是可以用的。
林晓冬找附近的人打听了,才知道这是县里以前食品厂的仓库。因为以前效益好,所以就多建了仓库来储存货物。现在食品厂效益不行了,早荒废了。
林晓冬一听,就准备去找食品厂这边租下来。
这边先作为她的服装厂第一个生产车间。作为事业的起点。
通过和服装厂的两次合作,林晓冬知道了,创业还是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就和沈沛一样,开运输公司也是借钱也要买属于自己的车,有了车和人之后,才会想到和老宋合作。
林晓冬觉得这些挫折对自己也有好处,最起码让自己成长了。
很多事儿得自己领悟。
找好地方,林晓冬就回家里了,得回去算算大概需要多少成本。
她准备找瘦猴,还有雪梅一起投钱进来。这两人她最信任,和他们合伙开厂,她心里放心。而且两人在事业上一直都给她很大的帮助,林晓冬也不想仅仅只是让他们给自己打下手。她和沈沛一样,凡是对自己好的人,都会努力去回报。
走了这么大半天,林晓冬也确实累了,往回走的时候,都开始扶着腰了。
她摸着自己的肚子,“看到没,爸爸妈妈都在为了事业努力呢。以后你也不能偷懒。就算以后家里有钱了,你也要很努力的学习,做个有用的人。”
孩子当然不会给她反应,但是林晓冬想到那个场景就觉得幸福。
刚走到门口,林晓冬就看刘慧兰和林根生坐在自家门口。
林晓冬就知道没啥好事,她喊道,“爸妈,你们咋来了?”
刘慧兰正琢磨着怎么和自己闺女说呢,见到林晓冬回来了,她赶紧道,“晓冬啊,可回来了。你去哪里啊啊,咱到处都没找到你。”
“我去忙了。”林晓冬过来开门,让他们进屋里坐。
刘慧兰跟了进来,看到林晓冬满头是汗水,就道,“你这样可不行啊,你这大着肚子呢,别总是到处跑,现在天还热着,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林晓冬给他们到了凉水,自己也倒了一杯喝了一口,然后把风扇给开了,这才舒服起来,“这也没办法,总要过日子。不努力点,连饭都吃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