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林晓冬就背着背篓出门了。
她刚出门不久,林家两口子和林大春也出门去上工了。
徐丽芬见她们一走,就去找孙艳艳。
两人约定好了,只要林晓冬有个风吹草动的,就去报个信,让孙艳艳知道。
孙艳艳听说林晓冬去了县里,就不高兴道,“你咋昨天不说,这么突然,我咋准备?”
“我这也是昨晚上才知道的,家里一直有人,我也不敢来找你,怕被人知道。”
要是让林家人知道她和外人合谋,只怕林大春也护不住她。
别看林家人看着对她好,但是和亲闺女比起来那还是不一样的。
孙艳艳暗骂一声胆小鬼,然后心里开始算计起来,“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没说,但是说了早上走的时候拿了粮票走的,估摸着要在外吃午饭回来。”
孙艳艳道,“那就是下午了,时间够了。我现在就去公社招张干事商量。”
徐丽芬有些犹豫,“艳艳,真要闹那事儿啊……”
她知道,唯一促成晓冬和张干事的法子,就是让生米煮成熟饭。但是她心里还是有些别扭。
孙艳艳却一点负担都没有。
一是知道张干事压根不行,二来她现在对林晓冬那是恨之入骨。巴不得她吃亏,哪里还会有压力。
反正林晓冬和二癞子处对象,名声都坏透了,以后名声好不好还有啥差别。
她现在这么做,就是让林晓冬以后哪怕嫁给二癞子,也不能夫妻合美。
婚前和别的男人睡在一起,就看二癞子这个男人能不能忍了。
还有陈景阳,知道林晓冬是这种女人,他还爱得起来吗?
怕徐丽芬破坏她的计划,她威胁道,“你要是搞破坏,让这事儿办不成,你就别想进城。”
这算是拿住了徐丽芬的命脉了。
她只能什么也不说。
心里默默念着,自己不回城,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但是晓冬嫁给了张干事,以后也是会过好日子的。感情可以培养。就比如她当初也不是喜欢林大春才嫁人的,也勉强,现在不也过下来了吗?
她为老林家生了儿子,林晓冬为她做出点贡献又咋样?
徐丽芬终于把自己安慰好了,并且下定了决心。
县城里人来人往。和林晓冬记忆中已经相差不大了。
她和沈沛当初还在县城盖了房子,是一套带小院的小洋楼。林晓冬还特意从那边路过,这会儿还是一块荒地。
她有些怀念,想着等以后赚钱了,还是得把这地给买下来盖房子。上辈子有的,这辈子都要有。
沈沛如果这辈子不如上辈子那样出息,那她就多努力。
因为对县城的熟悉,林晓冬知道哪里可以摆摊,也知道哪里人会买鸡蛋。
她上辈子和张文军离婚后,就是来县城做的生意。也是刚从这生意做起来的。
这会儿做这生意的人少,竞争比以前还小。最起码现在街上都看不到几个摆摊的。
但是这会儿市场经济已经开始了,允许做这些小生意了。只要粮食不私下里买卖就行了。
这些农副产品还是可以的。
林晓冬直接到了县里唯一的一家机械厂门口,将背篓放在地上。把里面的猪草拿出来垫在地上,再将鸡蛋拿出来摆放了十几个。
绿色的青草把鸡蛋都衬托亮了一些,颜色的差距让人可以很轻松就发现这些鸡蛋。
林晓冬还拿了两鸡蛋去送给了门口保安大爷。
大爷问道,“小姑娘,你咋来这里摆摊啊。”
林晓冬道,“家里养的鸡下了蛋,我爹妈舍不得吃,让我拿来换钱。我寻思着咱机械厂工人福利待遇最好,就来这里试试。”
大爷十分与有荣焉,“那可不,咱这里人都有钱,光是工资都花不完,还有各种补贴。”
林晓冬点头,机械厂确实待遇好,所以哪怕后来很多地方都倒闭了,但是它依然坚挺,后来被人承包的。厂房还修大了。
只是后来待遇肯定是比不上这会的。
八十年代的工人待遇应该是最好的了。
林晓冬和大爷聊了一会儿,也算了解他的情况了。家里有孩子,他在这里工作能拿一份工资,可以贴补孩子们。
林晓冬就和他商量,让他以后多挣一份钱。
她说的这个工作,就是她以后想做“外卖点单”形式。她在大爷这边留下一些供货的单子。然后厂里工人想吃啥了,就和大爷说,让大爷记下来。她每次送货的时候,就来拿下一批订货的单子。
这钱肯定不多的,她倒是可以折算成一些农货和菜给大爷。
这门卫大爷一听觉得挺稀奇的。而且这工作也不没啥啊。人家自己来写个名字。他也不出力气,还能拿东西。那还有啥不同意的。
反正坐在这里也是坐着,能多挣点多好。可以补贴家里人呢。
大爷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个提议。
两人聊着天,就有人过来问价钱。供销社是按斤两称的。
林晓冬不称,她将鸡蛋分成大的和小的。大的一毛钱一颗,小的八分钱一颗。不要票。
林晓冬知道,再过不久,票证会慢慢取消,她不如多弄钱。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啊,这年头票证比钱要贵重。很多人宁愿把钱花出去,也要把票留着。
她这个价格是比供销社要贵,但是她这不要票啊。而且按颗卖有个好处,那就是哪怕你买一颗都行。
中午买一颗回去可以加个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