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赚钱,这两天牛角坡那儿的人真的来了,问她又订了三十来把刷子和十把蒲葵扇。看这样子是想去城里打工的时候,顺便卖掉。
虽然不多,白牡丹还是很开心,这至少意味着有赚钱机会。
她本想将这活都交给杨氏,自己好腾出更多时间来做毛笔,但杨氏忙着收拾新家呢。村正在离破屋不远的地方给她安排了个住的,具体是收租还是暂时让她住,白牡丹没有问。生活上的窘迫或许能让这个先死了丈夫,孩子又差点走丢的老实妇人更有赚钱的动力。
不过杨麦子劫后余生,伤还没完全好,白牡丹叫她再歇两天,活仍是她自己来做。
她的毛笔事业遇到点麻烦,所有游商拿到毛笔时,都会赞一句精致,但给出的价是超低的。
这的确在她意料之内。
毛笔这种东西,是书生才用的,普通人随便拿把刷子涂几个字就已经算是识字的了,更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就像林裳的造纸作坊一样,不会想要买。
若是真的贱卖,投入这么多的时间精力,还不如多做些蒲葵扇。
或许该想办法混入书院,或者找德高望重的文人。
她设想了几个方案,要是师长用了,后辈为了模仿他,也可能会买一支来收藏。也可以去找到学塾书院里的夫子,有他们介绍推荐,学子也一定会买的。
但村里没什么书生,得去城里再找了,这些只是她暂时无法实施的计划。
李狗蛋被救回后,村民争相传颂他们的骁勇。白牡丹是其中唯一的女人,再加上她收养阮萌萌、救杨氏、赶走赌坊打手等接二连三的壮举,村民对她的好感成倍飙升。
上次大家托村正给她送水果的时候,白牡丹还很懵,这次有好多婆婆大娘亲自拿着自家的盐菜、粗布、山里采的捻子、梅子登门拜访。
光是一个上午,白牡丹就应酬了好几个人。
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连说的话都是一样的。
“客气啥啊……应该的……那孩子体弱多病,我见着也心疼……山里是挺难走的……还真遇到熊了多亏了猎人……”
再怎么客气,她们送来的东西推托不掉,就暂时都放在了院子里。
以前她住在阮家,后来又住村北,和村里人割裂开来,倒是没想过村里人这么热情可爱。
等到过阵子她攒够钱离开的时候,一定十分舍不得大家。
不光是送东西,有人发现村北没有井,想为她和林裳打个井。林宅倒是有人主动打过井,但当时不知怎么弄的,没见打井机,没半个月的功夫,井就枯了,想来多半是随便糊弄林裳骗银子的。
那几个村民颇有打井的经验,搜遍整个村北后,选定了三个地方,各说各的好。好一番唇枪舌战后,最终决定在林家所在山坡后的艾蒿丛里打。
一来更容易出水,二来离他们家距离都近。
既然是在外面的,不需要跟他们商量,大家路过这里都能用。
挖井可不是容易事,大热天里,几个人用黄牛拉来一台巨大的打井车。车辕上是一块沉重笨拙的大方木块,上头挂着个巨大的蝴蝶锥。锥头尖尖的,有倒钩,旁边有两个像蝴蝶似的泥斗。
村北相对于村南来说,石头较多,但也好过整大块岩石,蝴蝶锥还是能应付的。
先挖个个坑,然后后下锥子。
那锥子一下去就是一声巨响,尘土飞扬,洞口越来越深。
打一段距离就得下井桡,防止垮塌。
几个大汉光着膀子,大热天里铲土的铲土,锥井的锥井,忙得不亦乐乎。
一群村民不顾太阳晒,边拣菜边站边上看打井,孩子在旁边跑来跑去嬉戏,大家都爱听响动,喜欢热闹,每锥一下就嬉笑着拊掌,期待着井底出水的时候。
白牡丹以前没见过打井,躲在树荫里津津有味地看了一会儿。
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时,如果运气不好,还可能得打上个三天,挖得老深。这几个村民打包票明天之内一定大好,可这是做不得数的。
日头太大了,那几个打井的村民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白牡丹决定去找几个甜瓜分给他们吃,省得他们为了做好事吃进了暑气。
没办法,她就是这样人美心善。
问题来了,她没有甜瓜,要上哪儿去找呢?
她绕过围观村民,从这边走向林家后门。
林裳小时候很怕热,一到夏天就算没吃没穿,也一定要抱着冰块。他曾经又一次还叫人打了个巨大的方盒子,将他和冰块关在一起,好让冰块慢些融化。当时他已去学塾了,从早上到晚上一直躲在盒子里,每天吃食都叫仆人从小窗口递进去。夫子不敢管教林家少爷,过了好几天才让林父林母知道。他们竟亲自跑来学塾,当着夫子的面将他一顿好打,说他不知轻重不懂忌讳,看得白牡丹和几个同窗都笑出了眼泪。
现在的林裳瘦多了,不怕热了,但这好逸恶劳是改不了的。夏天一到,肯定会囤甜瓜,还颇有讲究地将甜瓜沉到大水缸里。这样一捞出来,直接切开就能吃上冰凉爽脆的甜瓜了。
林家后门竟没有关,白牡丹轻轻推了一把,门就无声无息地打开了。
阿山的语气听起来很气愤,也很急躁。
“少爷,你说白家怎么能这样啊!明明定了亲事,这又来反悔了。要小的说,少爷当时不该这么冲动直接悔婚的。况且绸缎庄那是什么人家?哪里能比得上林家?我看白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