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奋斗之第三帝国>第19节 骑虎难下的中国军团
,把安德里乐得跳了三蹦子,马上把这大好消息发给元首。

于是乎,在上级眼里成了臭狗屎的安德里交了狗屎运,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军团司令,走沙漠越戈壁,经河西走廊出塞北,打通德日交通线,三生有幸的安德里再来一次洲际大会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北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别说铁路,连像样点的公路都欠奉,在这样的条件下展开部队,还得像利比亚一样,每几百公里就得建一座兵站。于是,安德里的机械化兵团向东进军退化成了安营扎寨,迪化、敦煌、张掖、中卫成了四座巨大的建筑工地。坦克对付偷钢筋盗水泥者,坦克手们成了泥瓦工。

希特勒说着说着来气了,开始大骂日本人。本来,从轴心国整体

利益考虑,德国和日本应该夹击苏联,合力打败这个劲敌,两国在西伯利亚胜利会师,这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呀。但日本近视眼们轻飘飘挑起太平洋战争,失去了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德日军队在中国内蒙古某地会师也不错,可日本人视满洲为禁脔,对德军绕道满洲进攻苏联的宏伟计划一点都不热心,私下传出话说德国图谋不轨,算计朋友。把希特勒气得够呛。日本如此小肚鸡肠怎么成大事呢。

实际上,日本不光是小心眼,根本是缺心眼,屈服于苏联的压力。德军刚在新疆撅了下屁股,斯大林便知道拉的什么屎,拿着苏日条约对日本威胁利诱:别让德军通过你的防区。而日本竟然里外不分答应了。唉,摊上日本意大利这样的猪友,德国命苦啊。

希特勒口干舌燥换来大家死一般的沉默。10月24日海军汇报会上,当汇报到苏联军舰在日本海大摇大摆、苏联货轮在日本港口出入自由、苏联水兵在日本街道酗酒狎妓时大家还义愤填膺一番,现在都懒得骂了,因为终于认识到了一个严酷的现实:人家盟军是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苏联即使剩下一口气,美援物资仍然不断。而轴心国是瞎子拉二胡——各拉各的调,意大利是死没力气好打仗,小日本是半瓶子醋,仗着点花拳锈腿就想当老大,都是坑爹惹事儿的主。

“怎么办?”别人沉默元首不能无语,他有点悻悻,眼睛向大家扫过去。他的目光是霜,别人是茄子,目光所到之处都成了霜打了的茄子——焉啦。

“怎么办?”别人沉默总参谋长也不能无语,换来希特勒恶声恶气的斥责:“还能怎么样?增兵,从中卫出发,经银川、石嘴山、乌海、巴彦卓尔前出到蒙古的达兰扎德嘎德,然后进攻乌兰马托,然后……”

哈尔德迅速反驳:“那又得增设多少个兵站、花多少钱呀?进入蒙古何必绕那么大的圈子,直接从新疆北部前出到科布多,才四百公里路,而你说的那个路线有四千公里呢,都是荒原,别说公路,连羊肠小道都……干什么?”他奇怪地望着对他又拧又掐的冉妮亚。

希特勒脸“腾”地红了,光着身子扔进热水锅的感觉。猛吸一口气就要雷霆大发。希姆莱猛然在茶几上拍了一巴掌,息事宁人的时间拿捏得非常准:“好了,都别说了。哈尔德,你真不懂政治,有些事情要算政治账。”

希特勒就坡下驴反戈一击:“就是。我们沿中国北部摆上这些兵,对苏联南部形成半包围之态,随时可以向北进攻。还有,虽然眼下日本不同意我们借道,但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说不定那天日本人想通了,邀请我们到满洲去。所以,中国军团不仅不能撤,还得加强。你考虑至少增援一个军。”

希特勒慷慨激昂时冉妮亚对哈尔德说着悄悄话,哈尔德恍然大悟状,马上回过来了:“斯梅斯洛夫斯基的独立军正在阿拉木图驻扎,可以派他们去。”

“嗯,我同意,不过,何时出发由我下命令。”轻轻松松化解了尴尬,希特勒龙心大悦,想起开玩笑:“刚才参谋总长提到的这个人原是沙皇的一个大尉,一直流亡在法国,去年主动纠集了几千侨民要光复俄国。对了,他跟弗拉索夫是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是不是啊?嘿嘿。”

弗拉索夫也跟着嘿嘿,标准的皮笑肉不笑。

哈尔德真不懂政治。中国军团事先有失计议,一厢情愿地与日本搞联姻。但这个日本娘们与别人打得火热,婉言谢绝了德国的好意,希特勒的高瞻远瞩转眼成了骑虎难下。在独裁国家,最高统治者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英明的,即使错了也不能说出来,只能用更大的错误小心翼翼地包装起来。所以刚才希特勒说了那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废话加谎话。但如果你脑袋一根筋反驳的话,那你的官也当到头了——幸亏有希姆莱和冉妮亚解围,但你得清楚,他们的目的是维护元首的脸面,而不是为你主持正义。

中国军团已经骑虎难下,撤军势在必行,但要撤也得过一段时间,现在马上撤出,无形中不打自招承认失败。更何况,尽管元首从中卫北上蒙古的计划是滚水锅里捞活鱼——荒唐之极,但静观待变的话也似乎有一点道理,为自圆其说找到一点依据。

“该你了。抓紧时间。”希特勒冲里宾特洛甫抬了抬下巴,走向窗户。莫斯科已经沉睡,除了微风轻轻地吹着,除了偶然一两声枪响,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我说两句。”这时斜刺里杀出个程咬金,fēng_liú倜傥的罗科索夫斯基猝然站起来,风度翩翩地几步跨到大地图前,拧着两道


状态提示:第19节 骑虎难下的中国军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