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朕绝不当仁宗>第192章 小学教育

一连几天,赵祯都在琢磨在大宋推广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沈墨染的看法他是听到心里了,对现在大宋的百姓进行扫盲的话,难度比较大,而且不现实,不如从孩童做起,推广小学教育,但难度也不小,若照后世定成六年,以大宋目前的财政而言,难度也不小,毕竟训练军队、修建水泥路、修建洛阳皇宫以及武器装备研发才是眼下最为紧要的事。

“官家!几位相公来了!”

内侍张茂则走进来拜道。

“快宣!”

赵祯急忙喊道,心想不如听听大臣们是什么意见,毕竟三个臭皮匠订过诸葛亮,集思广益一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法子。

“臣等拜见官家!”

王曾、鲁宗道、吕夷简恭敬的朝着赵祯行了一礼。

“免礼!来人!给三位相公看坐,上茶!”

赵祯朝着一旁的内侍吩咐道。

待三人落座喝完茶之后,赵祯方才说道:“朕今日收到锦衣卫以及监察院的奏报,说朝廷政令下发至地方,常常有百姓看不懂甚至是误解朝廷政令的意思,而且还有不法官员借着百姓不识字,肆意曲解朝廷政令,从而对百姓各种欺凌和盘削。朕眼下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不知三位相公可有良策?”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王曾出言道:“官家!今年上半年,监察院一共查处了12名违法官员,臣得知其中因为肆意更改朝廷政令以至于欺压百姓的不过三两人而已,所以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还是不敢对朝廷政令阳奉阴违的,但请官家安心!”

监察院草创不久,就连御史都不一定干净,所以查起贪官污吏来也是没有尽全力,赵祯对此虽是不满,但监察院整顿是后面的事,眼下是想法子把三位相公引到兴办学校上面来!

吕夷简出言道:“官家!百姓若不识朝廷政令,官家可派专人赶赴各地宣读朝廷政令,如此一来也能防范地方官员隐瞒朝廷政令!”

赵祯摇了摇头,而后说道:“这个法子倒是不错,但治标不治本。再者说了,我大宋疆域辽阔,如今有21路,21府,248州、1360个县,而县下面又有几十上百个村落,朕的意思是每个村落都能明白朝廷的政令,而不是只是派一人去县城宣读一下就完事了!”

三人相视一眼,都知道当今官家极为有主见,这么说,准是心里已经有了盘算,王曾见此便说道:“不知官家有何吩咐?”

赵祯见此方才说道:“普通百姓能看懂朝廷政令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鲁宗道不解的说道:“自然是成为读书人,而后方才能看懂朝廷的政令。”

吕夷简补充道:“回官家是识字,读书人自然是能看懂朝廷的政令,但是官家自登基以后,但凡涉及民生的诏令,基本上都是明文昭示,百姓不必熟读四书五经,只需识字便能看懂朝廷的政令!”

“嗯!吕相公算是说道点子上了!”

赵祯肯定的点了点头。

鲁宗道忙皱着眉头说道:“官家的意思莫不是派遣官员教寻常百姓读书识字?可州城,县城的百姓说不定会去主动读书识字,但乡野之人,只怕没有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读书识字的!”

赵祯回道:“都没有去做,就妄下结论是不可取的,但朕也知道叫那些乡野之人读书识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朕打算从孩童开始教起,毕竟小孩子天性活泼,若是细心教育一番,虽然不一定能考取功名,但识字,看懂朝廷的政令还是可以的!”

王曾出言道:“官家!臣八岁失的不易,更何况孔圣人还有言:有教无类,因此臣认为,不论是世家豪门勋贵之子、亦或者市井小民之子,又或乡野匹夫之子,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力!只是不知官家打算如何施行?”

赵祯见此才将筹谋了几天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朕打算于大宋各路、各州、各县,新建小学,凡是大宋境内年龄在8~12岁的孩童必须入小学读书,小学分为五个年级,主要教授算学和国文两科,至于具体教什么,还需细细商议!”

吕夷简出言问道:“官家!不知这所谓的小学规模如何?”

赵祯说道:“朕的盘算是精简一下,以百人为一所,比如一个村子内8~12岁的儿童超过百人,便于村中兴建一座,若是没有超过,则三两个村子选一中间位置建一座,朕令人估算过,建这样的百人小学100贯钱绰绰有余,且需要先生不过两人而已!”

吕夷简又道:“若照官家这种推算,起码需要几万名先生,不知官家打算去何处找寻这么多先生,再者说了,即便先生愿意去,只怕穷苦人家也出不起束修啊!”

赵祯见此说道:“各地小学由朝廷出资修建,自然教书的先生也由朝廷派发俸禄!”

赵祯的话刚落鲁宗道忙说道:“官家!若是如此,只怕朝廷的国库难以负担啊!”

赵祯见此说道:“各地新建学校,聘请先生,所需花费不走国库,全由朕的内藏库拨出!”

三人都知道皇家商会这几年替官家赚了不少钱,见此也没有再说什么,因为自从皇家商会接管茶叶和解盐之后,每年的茶税和盐税增长的速度都是很快的,且其它贸易收上来的商税早就超过了农田赋税等。

仅今年上半年,国库就收到各种商税总计1650万贯,这么推算下去,今年的商税可达3300万贯,再加上田赋所得,估计大宋今年的财政收入能够达到6000余万贯。

正是因为有了钱,


状态提示:第192章 小学教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