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几人呵呵一笑,有人看不过去,点了他一句:“宫闱之事岂是你我能妄议的?”
“这又没外人,再说帝王家无私事,怎么不能谈论?晋王府外多出的岗哨日夜换班轮岗,难道不是变相软禁?”
“边将军手持二十万边军大权,又是晋王昔日同袍,你说皇上怎么还会给边家容宠?能封个皇贵妃已经是看在那二十万军和晋王的面子,现在晋王倒台,他边家握着军权也是个烫手山芋,搞不好下一个被夺权的就是他。”
“皇上还是太率直,喜好现于形,后宫太过专宠必会有恃宠放旷之弊端,从而引起刻薄寡恩之嫌,实为不智,盛王一案牵涉的南晏右相不就是一位国丈么,外戚持宠生娇以至霍乱朝纲,不可不防啊。”被好友硬拉来赴宴的翰林院学士正义直言,一身素色长衫在其他人眼里透着文人的酸儒味。
“这话可不能四处说,只在咱们这说说便算了。”有人摇头提醒。
翰林院学士冷冷哼了一声,道:“我说直话和你们畅言八卦有何区别?”
人人呲牙,纷纷摇头苦笑。
“身在其位,当谋其政,都是吃皇粮为国家办事的,仗义执言如何有错?就算是皇上亲自过问我也是这样说。”翰林院学士饮下一杯酒,红着脸道:“想我孝容十五年进士及第,一腔鸿志报效家国,从来都是以晋王为表率,身先士卒不为己私。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他到头来落却的个被人猜忌成为饭后谈资的下场,让人心寒。”说道义愤处,猛拍桌案道:“我看都察院俨然成了汤家手里拨开绊脚石的利刃,早忘了刑名法司的循名责实,言官不正则法纪不正……我呸!”
那一声“我呸”,让席间气氛有片刻的沉寂,众人都是官场上混迹多年的人,早已经没有了当年初入仕途又硬又涩的劲,如今听到这翰林院学士的铿锵肺腑之言,心中纵然觉得快意,但也没胆子去接他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无关痛痒的聊聊八卦还是可以的,牵扯到天子处事和作为,那就是自己把前程和脑袋往死里送。
督察院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在本朝更是地位崇高,作为百官表率,享有直言无隐,所奏涉虚亦不坐罪的恩赫,弹劾一位亲王又怎么样?决断之权还是在皇上手里,天子认为其罪当诛那么就一纸弹劾的奏折也只是一根引线而已,就如晋王被软禁一样,凭他尽心辅政多年,该倒台一样倒,反而倒的比谁都快。
……
元纪全当没听到隔壁的那些议论一样,啜着酒夹着菜,只到元绪冷笑着回到桌案前,他递上一杯斟好的酒,瞥了元绪一眼,嘴角一勾只笑也不言语。
“这样一个鸿鹄满志的人,朕怎么就没注意到?”元绪一脸阴郁,手指敲着桌案,“三哥不在朝中置身其外也能受倍推崇爱戴,朕却是永远及不上他啊。”
“就是。”元纪饮下一杯酒,不以为然的懒懒道:“这些妄言朝政的人都该严惩以清源流,一个小小翰林院学士不恪守文人操守,一身怨愤的负面情绪,哪里还能有清静之心修撰国史,编修出来的东西只怕也是霍乱后人。”
元绪瞥他一眼,淡淡道:“二哥不也一身怨愤么?可是怪朕将三哥软禁?”
“皇上裁夺圣断,臣岂敢心生怨愤?”元纪放下酒杯正面直视,“臣只会一力支持皇上,方才这位学士之言已然是为大不敬,欺君罔上妄言宫闱,他大吐苦水是痛快了,却是将无心之人推上风口浪尖,皇上英明不会计较,但别人可说不准会怎样想,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他可以选择不听不闻,皇上可以吗?”
叹口气,又道:“皇上何尝不是陷于矛盾两难,听的多了难免思虑就多了,若在以前督察院上表弹劾,皇上会左右为难吗?”
复制以下地址到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