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壑难填
李小光聪明过人,真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子。他在华新市上河中学读高中三年级,从进入高中起,不论什么考试,次次都是在全年级18个班988名学生中稳拿第一,而且,每次的总成绩,都要比那些得第二名的高出10分以上。所以,他很快成为了‘校之骄子’。许多老师和校长都认为,只要不出意外,临场发挥正常,李小光考上清华或北大应当是十拿九稳的。
上河中学不但对李小光寄予了厚望,而且对他重点关心和培养,让他加入了共青团,当上了学生会学习部部长。虽然他的父亲是建筑包头,赚了很多钱,送李小光读书的费用对他来说真可以用九牛一毛来比喻。由于李小光的成绩实在太好了,学校为稳定和鼓励这个出类拔萃的尖子,不但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伙食费,还每个学期提供4000元的奖学金。这真用得上民间谚语那句粗俗的话--狗屎屙到了粪堆上。
有如此聪明的孩子,父母当然觉得脸上有光。(百度搜更新最快最稳定)家庭条件又这样好,所以,只要李小光开了口,除了天上的星星,爹妈都会满足他的要求。他穿名牌用名牌,出入都有专车接送,令许多同学甚至一些老师羡慕得要命。
李小光成绩虽然好得很,由于家庭和学校对他太宠,使他变得目空一切,刚愎自用起来。
有一回上英语课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李小光二句。他不服气,回应说:“课本上讲的我早就知道并且熟悉了,还自学到了后面,不信你可以考考我。”他说这些话用的竟是英语。老师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没有再说什么。
一天在食堂吃饭,李小光看到有几个同学买饭后,仅用免费的菜汤泡着吃,便嘲笑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大家都富起来了,怎么还有人用免费菜汤泡饭?他们是故意装穷吧?”
还有一回,老师给大家复习物理,李小光没听课,低着头在看《水浒传》,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他。他强词夺理说:“这些我早就掌握了,还颠来倒去地讲,不是白白地耽误时间吗?我不爱听,也不需要听。”
学校和许多老师对李小光的所作所为虽然不满意,但总是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再迁就,因为他是上河中学的‘校宝’,如果高考被清华或北大录取了,那可是破天荒的喜事,能为学校争光,明显增加学校招牌的含金量。
虽然学校对李小光恩宠有加,但他却贪心不足,这山望见那山高。在读完高三的第一个学期后的寒假,他得知邻近的光明市旺成中学在搞小动作,想挖其他中学的优质生源,提高自己的升学率,所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李小光决定到那里去应试。
旺成中学早就听说过李小光的大名,对于这个找上门‘准状元’,当然十分看重。当李小光拿出一摞各种科目的竞赛获奖证书时,该校的何校长两眼放光,决定亲自对他进行考核并让他大胆提要求。
一些科的老师分别对李小光出了二至三道难度相当大的怪题和偏题,李小光全都迎刃而解,回答得无懈可击。何校长和老师们都现出了赞佩的目光。
李小光大胆提出要学校免除他的全部学杂费、伙食费,还要求在这最后的一个学期为他提供10000元奖学金。求‘贤’心切的何校长考虑片刻后,答应了他的要求。
得寸进尺的李小光看到何校长这么好说话,以为旺成中学“非我莫能也”,便提出了一个非常离谱的要求,要学校与他签订合同:如果他考上了清华或北大,学校要给他20万元奖金。
何校长想,诛求无已贪得无厌的人,将来步入社会一定不能很好地感恩学校报效国家,说不定还会成为硕鼠和蛀虫。像李小光这样的学生不要也罢,于是,断然决定,将他这‘翘楚’拒之门外。
李小光‘洋洋骑马去,悄悄搭船归’,只得垂头丧气回转到上河中学。
作者:吴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