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天顺突然拦住自己说有事相求,狄杰微微一愣,不知他是何意,和颜悦色的道:“说嘛。”
现在他对李天顺的好感是与日俱增,只要有所求,自是会酌情处理,哪怕是先预付那一百两黄金的赏钱。
因为他已经有所耳闻……这小子是个财迷。
可让狄杰没想到的是,李天顺并没有提赏金的事,而是脸色渐渐凝重了起来道:
“大人,如今聚集在城外的饥民已有上万之众,他们太惨了,衣不裹体,饿殍遍地,卖儿卖女……
下官恳请大人能否向二圣说说此事,救救他们。”
听到李天顺说到这时,狄杰看到他像是回忆起了什么痛苦的事,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
这两天李天顺除了探察外,城外的那些饥民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他看到了在荒芜的田野间,在树皮都被刮扒光了的土丘上,一群群灾民游荡其间,死气沉沉,低声哀嚎,仿若一具具行尸走肉。
他看到了只要一袋粟米,就能卖儿卖女的母亲,看到了因为吃了观音土,骨瘦如柴却腹部如鼓的孩子,看到了食用草籽熬粥导致消化不良,被屎活活憋死的壮汉。
看到了官府施粥仅数百人后,就有差役大喊“今日粥尽,明日再来”,灾民们哭声震天,被驱赶殴打的惨景。
更是看到了京城里一些大户人家,窑子铺的老板用半斗米就能将十几岁的女孩子贱买的情景……
上辈子生在新社会,长着红旗下的李天顺被这一幕幕深深震撼到了,压在他的心头久久难以平复。
当时他就想把身上的所有银子用来买粮赈济灾民,可想想这点儿银子又能起多大用?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起朝廷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是自己官小言微,所以这才和狄杰说了这件事,希望他能借着上达天听的机会,让朝廷给这些灾民一条活路。
狄杰用诧异的眼神看向李天顺……他没想到一个小捕快竟有如此家国情怀,求自己替那些灾民说话。
欣慰之余,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轻叹一声道:“天顺你有所不知,今年春季关中大旱,山南道赤地千里,这才造成了近万灾民逃荒京城。
朝廷从上个月就已经开始赈济百姓,只是从外省调粮还需要时日……
也罢,虽然此事不归大理寺管,但就冲着你这份天悯之心,老夫自会向二圣说的,只是你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朝廷现在也是缺粮缺钱。”
李天顺诧异的问道:“朝廷怎么会缺粮缺钱,据下官所知,赵将军在户部实验老鼠夹时,说看到了国库里粮食很充裕。”
一旁的赵武平也道:“不错,末将的确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
听到这话狄杰不走了,耐心的坐了下来看向他们低声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京城粮库里的粮食主要是保障京城百姓之用,且大多数还是军粮。
有句话我在这里跟你们说说就是,不要外传。
就是我大齐朝现今许多财富多属旺族,他们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皇家实际上并无多少钱粮。
对这些旺族,别说是老夫这样的官员,就算是皇亲国戚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这些旺族不肯拿钱粮救灾,二圣也没什么好办法。”
原来是这样……李天顺豁然发现,如今大齐朝的情况与唐朝时旺族掌握资源的情况非常相似。
李天顺记得历史老师曾经讲过,这些旺族在隋朝时就是掌握中央和地方的实权派,即使到了李唐王朝后,依然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连皇帝都得给他们面子,这有点类似像上辈子那些资本的力量,可以左右一个国家政局的现象。
唐朝的事跟自己没啥关系,因为自己如今是在大齐朝,灵光一线间,李天顺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狄杰道:
“大人,何不用‘以工代赈’之法解决这些灾民们的生计。”
狄杰一愣:“何为以工代赈?”李天顺也是一愣,这才想起这个时代没有‘以工代赈’这种制度,想了想回道:
“禀大人,‘以工代赈’就是让那些身体好的灾民为朝廷做些劳役,例如组织他们修建农田水利,官道等等,通过出力赚取自己的吃食。
反正朝廷和那些权贵大户每年也都要做这些事,如此一来,朝廷和权贵大户不但可以甘心拿出钱粮,也能给灾民们一条活路。”
狄杰更加诧异的看向李天顺,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寥寥几句话,就出了这么好的一个主意。
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就李天顺这个建议而言,就远胜内阁的那些酒囊饭袋们,而且还解决了旺族不愿拿出钱粮的事。
他眼前一亮,看向李天顺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
“这个……”李天顺觉得把锅再甩给那个莫须有的老道已经太不合适,想了想道:
“下官小时候在乡下时,常看到有乡亲在农闲时给地主家干活,所得报酬只是一日三餐,通过这事下官才想到了‘以工代赈’的法子。”
狄杰惊呆了,这种农户给地主做短工的事他也知道,但却从没把这种事与什么‘以工代赈’联系起来,难掩兴奋的对着李天顺道:
“即便如此,能想出此法也能看出你是个难得的治国之才,这到真让本官对你刮目相看了!”
听到这话的赵武平也很兴奋。
自己虽是上过沙场的武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