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国势>第112章 工业母机

张正提出的枪管问题,一直沉甸甸地压在何峰心头。设计和制造可以提前15年,但材料还是赶不上。虽然他当时宽慰张正说是正常现象,但心里却很清楚问题所在。这种善意的谎言不是欺瞒,而是鼓励信心----比如说造出了新飞机,肯定要有人试飞,如果一味夸大存在的危险,就没人敢飞了,那飞机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改进,培养一定的信心无论对谁都是必要的。为了全面促进和提高军火生产和机器制造,何峰特意去辽阳视察工业情况,此行目的有二,一是特殊钢生产基地;二是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机床。

弓长岭二期扩充计划完工后,年产量达到了生铁100万吨,各类钢材40万吨的能力。在各类钢材中,产量最大的是铁路用钢材,尤其是轨钢。为适应运输大型设备和大宗物资的需要,北疆的铁路建设一般都是铺设每米重43公斤的标准钢轨,每段12米长,已形成了规模化效应(后世长达1000米的超长无缝钢轨此时是不敢想像的)。这样,每修一公里铁路再加上相应的道钉、设备和桥梁用钢材外,平均需要耗费钢材100吨,如果是年建设力度为500公里的话,就需要生产5万吨轨钢,1913年度的指标是8万吨。

除轨钢生产量独占鳌头外,各种钢材的生产就有些五花八门,如建筑用钢、五金用钢、船舶用钢等,而特殊钢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数目虽然没轨钢那么显著,但年产量也在3万吨以上。小 说 5 2 0 首 发==西方各大列强,总有一天会意识到北疆或者中国地崛起。如果不在他们觉醒前掌握核心技术,无疑将面临着技术和设备封锁,甚至贸易禁运,中国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吃过这个亏,何峰不想让历史重演;第三,从理论上说,何峰原本可以直接跳过这个阶段,提供更先进的技术,直接弥补工业能力差距,但北疆建设刚刚起步,各种人才缺乏,跳跃式发展有现实困难;第四,北疆在经济尤其是政治上并不安全,还不能说是具有完全的自保能力,在这种局面下,开发与西方进度相同的技术,风险较小,即使真的给间谍盗了去,也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技术,不存在什么损失。这几点,就决定了何峰工业技术地开发思路。

有了新型地工具钢,并不直接意味着能形成先进的加工能力,何峰对辽阳机械厂生产的机床能不能适应这种新型刀具抱有怀疑态度。这方面国外已有了教训,有一家德国机床厂曾经在两台车床上使用高速钢刀具,才一个月的时间,主传动轴就扭曲了,而由于润滑系统不良更导致止推轴承损坏,齿轮轴中地键被切断,铸铁齿轮也一并损坏,两台车床宣告报废。事故原因说穿了很简单,切削部分提高了速度,传动部分并没有能够跟着提高----木桶理论,所盛的水取决于最矮而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

工程师们调查原因后得出结论,只有设计新的机床,提高机床主传动与进给传动的功率,扩大其速度范围,改进润滑系统,使用经过热处理的钢齿轮代替铸铁齿轮等等,才有可能发挥新刀具的效能。但这种改良并没有能够在欧美各国大规模实现。原因有三:第一,美国工人防级强烈反对资本家因推行“泰罗制”而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自然也反对推广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地新型高速钢刀具;第二,对于机床制造方面地资本家来说,如果将现有库存机床全部报废,另搞新机床,市场推广难度加大,暂时无利可图;第三,对应用机床生产的资本家来说,这就意味要加速现有机床折旧、提前更新,等于增加了商品成本,经过核算,对市场竞争不利地,也没有多少改良的兴趣。

北疆方面就不一样,完全是工业世界后起之秀,没有这么多束缚和约束。按照何峰的理念,只要有人会用,那是越新的设备越好,越高级的设备越好----在他眼里,现在所有的设备都是工业博物馆的产品,而且北方实业所有的设备都是贷款得来的,从长远考虑完全是无成本的,只要效益,根本不用考虑加速折旧的问题。技术不能跨越式发展,但可以在生产理念和经营理念上实现跨越,凸显后发优势。

对北疆来说,机床可以买到,里面的切削工具钢也能买到,但技术资料就根本没有了,要买也是天价,如果不能做到自主生产,所有的工业能力都将受制于人----机床总有变旧、报废的那一天,能不能生产出足够的工业母机,决定着北疆到底是加工型工业体系还是自主创新型工业体系的命运。

“何部长,为了研制新机床,我们充分研究了旧式机床的缺点。主要就是因为刀具系统的革新,使得机床的工件系统与刀具系统出现了新的矛盾,对机床结构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天轴皮带传动的方式也不能适应。研究了德国那两台报废机床的技术报告后,在德国工程师的帮助下,我们对机床的原动机、传动机构、轴承与润滑、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基本适应了新型高速钢的要求,您看,现在操作速度已成倍加快,而且不会对机床产生损害。”辽阳机械厂总工程师刘玉峰听说何峰与吴键前来参观,立即亲自出来迎接。他边介绍,边让人演示起来,何峰经过仔细观察,确信北方机械公司已掌握了该型新机床所有技能和要害----本本使得泰罗26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好可怜!

“有什么缺点?”

“基本没有缺点,如果硬要说有,只能说能耗加大了,变成了


状态提示:第112章 工业母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