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同二庵兄的意见,地形和气候,俄军和我们面临的是一样的,充其量他们比我们更有经验一些,这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多做准备,谁准备充分,谁就握有胜算。关于后勤,总后已经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即按照中日冲突的标准进行物资筹集和转运。现在,物资供应和运输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难的是如何在这个当中衔接好、配合好,因此,总后提议,各集团军长官在指挥部成立后,需要第一时间确定指挥部的后勤长官和各师、旅的后勤官,悉数到总后报道,研究补给问题,确定各种预案。”
“此案可行,各部最迟于10天后确定联络人员。”秦时竹当场拍板。
陈宦接着说刚才的话题:“关于第四条,在战法上,我觉得与战略目标极其相关。逐鹿行动的底线,是将中俄国境线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候的情况,但有一点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这些地区,很多都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利用大量兵力驻守是不可能的,俄军不可能,我们也不可能。作战的目标,在于歼灭敌人的有声力量,使之不能对我国领土形成威慑或觊觎,因此,是大进攻前提中的局部防御。说进攻,是指作战以歼敌为要义,尽可能削弱敌军,使之害怕与我军交手,说防御,则是在大军拿下战略要点之后,派驻的小部队能够顶住敌军的反攻击……我们不能与敌人打拉锯战,那样再过10年也是空耗,我们必须打歼灭战,消灭不了敌人就必须守住据点,只要据点在,大军随时可以重头再来——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是逐鹿行动的重中之重。最恶劣是什么情况呢?大军推进,敌人遁走,等到天气转坏或者因为后勤困难不得不退兵时,敌人又紧追不放……”
这一点深为众人所赞同,只有将敌人打疼、打怕,才能杜绝他的侵略心里,否则,上万里国境,靠层层分兵设防,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关于第五点,一直是我头疼的地方。”陈宦道,“逐鹿行动目前的确是最好的机会,但b又不能不防,留守的兵力多了,则进攻力量不足,进攻的兵力多了,则留守力量不足。我在想,能不能推动这样一个战略——日俄本身也有矛盾,b从来没有停止过北进的设想,能不能利用b的这种设想,以俄国国土为诱饵,吸引它北进——我们用不着和b结盟,只消告诉b,我们只要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代,其他的俄国领土,如果他愿意,任他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