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徐山这几日在景区卖冰棍,越卖越多,全都仗着他老婆在景区工作的关系。

他老婆借着整顿景区形象的名义,向上级建议,要求由景区自己经营小商品。没想到居然获得通过,如此以来,那些没有获得景区管理处许可的商贩们,从此都不得入内。

少了同行竞争对手,在这个景区,他们一家独大。

朱晓华看了看摊点的招牌,上面写着:盐水冰棍一毛。

白露寺景区冰棍的价格,已经是他们零售价的两倍。

朱晓华说:“要八百根没问题,只是我们每日生产的冰棍有限,如果给你了,其他地方可能就没得卖了。”

徐山说:“那怎么办?”

朱晓华说:“你的零售价是别处的两倍,对我们其他市场也会造成影响。所以这八百根的成本可能也要涨一涨。”

徐山私自把冰棍零售价提到一毛,这中间的利润简直太大了。

朱晓华觉得不能这么便宜他。

徐山问:“涨多少?”

朱晓华说:“一千根以下是四分钱。”

徐山听到“四分钱”后,眼神笃定了,比之前涨了一分钱,可是相比他一毛钱的零售价,这点钱不算什么,他完全能接受。

这个年代,是缺货的年代,只要有东西,根本不愁卖。

他基本不担心四分钱的冰棍到手后卖不出去,他只担心没有冰棍赚得少了。

徐山说:“就这么决定了。明天的八百根,希望你们能准时供货。”

朱晓华伸出手说:“那祝我们合作愉快。”

徐山伸出手:“合作愉快。”

三人离开后,贾亮率先叫起来:“景区的冰棍卖到一毛钱一根,这也太暴利了吧。这徐山是不是有点太黑了?”

老乔倒是看得开,说:“市场经济么,只要有人愿意掏钱买,你情我愿,这么做不犯法吧。”

贾亮说:“以我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批发给徐山的价格再涨一涨,至少涨到五分钱,不然他这中间的利润太大了。”

朱晓华说:“我们的零售价是五分,给他的批发价是四分,已经涨了不少。至于他能卖到一毛,那是他的本事,我们只赚我们应该赚到的那部分。”

朱晓华盘算着,这白露寺景区的市场现在也算正式步入正轨了。

只要景区的关系户徐山还想继续牟取暴利,这个市场基本跑不掉。

接下来,他们要重点攻克的,便是洪山区的学府路片区。

第二日,朱晓华从冰棍厂一次性购买了一千八百根冰棍。

批发价一分四,工厂负责用拖拉机送货。

贾亮、老乔也各就各位,货物一到金水街,便立马分发了出去。

最后三人将六百根冰棍送到了工业大学勤工俭学处。

勤工俭学的学生们早都已经等在那里了,那位负责的男老师分派专人给他们一一登记,哪个学生领了多少根,卖出多少根,最后交回了多少根,均有详细记录。

当日,在天黑前,六百根冰棍顺利卖完。

六百根冰棍,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共赚了十八块钱。

最多的个人卖出去七十多根,赚了两块多。基本上一两个月的生活费都有了。

看到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领到钱后开心的模样,朱晓华、贾亮、老乔三人也由衷觉得高兴。

朱晓华到此时,才感觉到自己找合作伙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是在帮助他人改善生活。

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向前。

晚上,朱晓华、贾亮、老乔三人一算账,当天的一千八百根冰棍,共赚取了五十二块六,净利润二十七块四毛。

老乔数着一张张大团结钞票,兴奋得满脸通红,说:“我从没想过卖冰棍还能赚这么多钱。”

贾亮也难掩喜色:“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我们很快就能买得起冰柜,成立自己的冰棍厂了。”

朱晓华倒没有这么乐观,成立冰棍厂,所需要的钱,可不是一点半点。

一台冰柜至少需要上千块,租场地,买模具,买原材料,样样都需要不少的钱,他们还差得远呢。

此后两天,又有五所学校加入了朱晓华的零售网络。

这些学校听说工业大学勤工俭学的学生们有人卖冰棍,短短半天赚到了一两个月的生活费,均是羡慕不已。

基本不用太多宣传,就有很多学生加入了卖冰棍的队伍。

每天早晨,冰棍一送到工业大学,便被分发一空。

这些勤工俭学的队伍四散到洪山区的各个地点,基本上实现全覆盖,销量也在快速攀升,从最初的六百根直接跳涨到了五千根。

零售网络在扩大,新的问题也来了。

每天四五千根冰棍,运送到金水街后,他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再运送到学府路口,交到各个学校勤工俭学负责人的手中。

当只有六百根冰棍的时候,他们三人还能很容易支撑住,可是当这个数字变成五千根的时候,问题就完全不同了。

朱晓华、贾亮、老乔三人每天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送货的路途中,疲于奔命,根本无暇再顾及其他。

冰棍是冷饮食品,在路上耽误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受热融化,卖相也变得不好。

朱晓华盘算着,该重新租个场地,作为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了。

这日,三人分配完五千根冰棍,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横七竖八地躺倒在树荫下,一动也不想动。

老乔说:“照这样下去冰棍事


状态提示:第55章 扩展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