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不远处有人大声道,封老贼,你欺人太甚!听声音,竟是三大寇之一的汪横。只见汪横站在一艘小船之上,无风自动,向这边疾驰而来。
倭寇那边听到汪横声音,顿时有了仰仗,攻势凌厉起来。
封万里见状,说道,汪统领,海上风大,别冻感冒了。有机会来中原,封某必当好酒好肉招待于你!说罢,纵身而起,落在不远处一艘小船上,一剑挥出,船上七八人顿时丢了性命。
封万里双手猛拍,身上长袍翩翩,乘风破浪而去。
这一刻,我觉得封万里脾气虽有些古怪,看上去倒有些可爱。
徐若男在一旁道,呆子,还不快走,不然我们想走也走不了了。我正要划船,却现船桨已断,徐若男袖间青菱射出,将不远处飘在海面上的一只船浆卷了过来。
我使出全身力气,划船向岸边驶去。
汪横忙于救火,并没有追赶上来。
六艘补给船烧了四艘,如此一来,倭寇在海上的补给出了问题,实力受损。
等靠岸之时,天色微亮。
在岸边巡逻的明军现了我们,将我们船只拦了下来。为那头领见我身穿倭寇服装,喝道,来人,将这两个倭寇的奸细抓起来!我哭笑不得,道,这位官爷,昨夜我与张元敬将军一起前往崇明岛刺探敌情,如今有重要倭情通报,还请代为通禀。
那明军头领道,张统领是你说见就见的嘛?先抓住再说!
这时,有个正在巡视敌情的将军路过,见此处闹哄哄的,问道,怎么回事?
我抬头望去,那人三十岁年纪,身材高大,相貌不凡,正骑在马上,用目光扫视着我与徐若男。那明军头目见状,连上前道,俞将军,抓到了两个倭寇奸细。
俞将军?
我说你是俞大猷?
放肆,将军名讳岂是你直呼的?
那将领见我注视着他,缓缓道,正是本官。
我说那太好了,在下金陵六扇门苏犹在,赶紧带我去见张元敬和胡部堂,我有重要倭情禀报。说着,将我六扇门的腰牌递了过去,俞大猷看了一眼,淡淡道,跟我来吧。
到了松江府衙,张元敬见到我,过来握住我手道,苏兄,想不到你竟活着逃出来了。昨夜回来后,我还一直担心你。
我看了一眼徐若男,将手抽了回来,张元敬这时也现徐若男,眼睛一亮,这位是?我连介绍了徐若男,张元敬向徐若男施礼,徐若男一脸傲然,也不理他,弄得张元敬有些尴尬。
张元敬跟俞大猷行了军礼,说,胡部堂在前堂等着将军了。
我说昨夜你走之后,倭寇六艘补给船被毁掉了四艘,真是大快人心。于是简单将封万里之事说了一遍,张元敬闻言,说不如一起去见胡部堂。
我正要前行,徐若男却停住脚步,道,你们讨论国事,我的身份特殊,过去有些不方便,就在这里等你们吧。我心说她顾忌自己幽冥教主身份,怕给我带来麻烦,于是道,我去去就来。
来到内衙,听到里面有人争吵,张元敬说稍等片刻我去通禀。
俞大猷神情有些冷漠,早就听闻他在浙江、福建一带抗倭有功,在朝野之中颇有声望,如今此人就站在我身旁,让我怎能不激动,于是上前搭讪,俞将军……
俞大猷转过身去,我碰了个钉子,不过也不以为意。
不片刻,张元敬回来,说俞将军、苏捕头,胡部堂有请。
来到内堂,左右站了七八名将领,还有几个文官。
众人已结束了争吵,俞大猷向胡宗宪不冷不热的行了个礼,站在一旁不做声。胡宗宪倒也不以为意,问我,苏捕头,听元敬说,昨夜倭寇补给船损坏了四艘?
我又将封万里昨日毁船之事描述了一遍,胡宗宪闻言,抚掌道,封老邪平日里浑浑噩噩,正邪不分,想不到关键时刻,倒也立了一功,亏我当年没看走眼。
我心说原来封万里与胡宗宪还有些交往,难怪当日胡宗宪说封万里不会坏他大事。
胡宗宪又询问众人,在座的诸位都是江浙军的核心,如今倭寇补给受损,是攻是守,我想再听听你们意见。
一名将领出列道,总督大人,倭寇补给受损,后续不足,势必会近日动进攻,沿途抢掠,以充实补给,属下建议,我大明军在沿岸设防,各路建立快支援,等弹尽粮绝,倭寇自会退兵!
另一人道,退兵之后呢,倭寇退出崇明岛,就不会去舟山?岱山?崇明之困解了,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那刘将军满脸通红,宋将军又有何高见?
那人接着道,高见倒谈不上,我觉得,趁倭寇立足未稳,军心大乱,趁机攻岛,以大明十五万对六万,若再不胜,恐怕就说过不去了。
胡宗宪坐在椅上,一言不。
众人又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主战,有的主守,唯独俞大猷站在一旁,没有言。众人争吵半天,也没有个章程,这时纷纷闭嘴,望向胡宗宪。
这种军事会议,众人尽管表意见,但最终拍板的,还是总督胡宗宪。
胡宗宪问俞大猷,志辅,此事你怎么看?
众人将目光注视在俞大猷身上,俞大猷这才道,若守,放任倭寇离去,会让沿途百姓受灾,若攻,崇明岛易守难攻,我江浙军人数虽占优,恐怕却伤亡惨重。
刘将军一旁讥道,俞将军,你这是什么也没说啊。
俞大猷没有理他,让刘将军没了脾气。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