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三界,为人间界、通玄界、仙界。
看似泾渭分明,实际上,除了仙界远在九天无人得见之外,通玄与人间界的分野,并没有多么分明。
通玄界与人间界的距离,不像有些人想当然的那样遥远,两界的关系,也绝非你上我下,触之无门,而是有交界、有共存的态势,在人间界所谓的仙山、灵脉,往往都是两界交会之处。
连霞山脉之中,便有三处与人间界相通。
此时,李珣一行人,便是从三处中寻了一处,下到了人间界去。
直到成行之日,李珣才知道,林阁不愿意参加什么水镜之会,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颓丧。
因为李珣现,原来跟随林阁去的,并不仅是他一个。
二代弟子中,有不入嫡系的明澜道人、岳明风两位师叔,三代弟子中,则包括李珣在内的十五人。尤其令他意外的是,那位给李珣留下较深印象的祈碧师姐竟也随行。
原来这一行人,并不仅仅是去参加那大会,在此前后还要在世间修行磨练,积累外功。也就是说,作为这一行人的主事者,林阁不但是明心剑宗在水镜大会上的全权代表,而且还是这一行十八人的保母、保镖、导师之类……
怪不得林阁是好大的不情愿!
作为林阁的弟子,李珣都有点为他难过。
当然,山上的人也知道林阁的性子,为他配的两名助手——明澜道人和岳明风,都是山上操持内政的好手,路上各种事情林阁大可交给两人去做,他自己只需行保护、指导之责便成。
此时,距水镜大会开始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极是充裕。
这一行人中,还是以李珣年龄最小,其它人修行时间最短的,也有七八十年,功力自然比李珣要强得多了。
不过在三代弟子中,只有祈碧和李珣两人,才是嫡系子弟,其余人等都是旁系所出。
明心剑宗嫡系、旁系之别,并不是太过明显。
一般来说,像祈碧这样,按部就班修行过来,又在启元堂蒙“落霞剑”明如青睐成为嫡系子弟的,算是最典型的情况。
嫡系之人一般都是根骨上佳,心性正派,能传宗门道统之人。胜在有明师专门指点,精微处便要比旁系的师兄弟高上一些,此外,便是嫡系子弟才有继承宗主之位的机会。
而旁系子弟,则是在启元堂没有被上代嫡系仙师选中的,他们有的拜非嫡系的仙师,有的则留在启元堂中,听山上的仙师每日来讲解问题,自修自炼。
无论是旁系还是嫡系,其修行的法诀都没有什么差别,其差距也还没有到不可弥补的地步。
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宗主,但修道之人本也不在乎那点浮名,正因为如此,嫡系旁系弟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化不开的矛盾,也一直维持着宗门内的稳定。
李珣对宗门内的这些事情,也算是颇为上心,知道自己的言行关系到他在各师长、师兄弟之间的地位,所以极是小心。
出来这几天,他都摆出一副小弟弟的样子,只做少年无机心之状,和一行十几人都混了个脸熟,举止得当,嘴巴又甜,倒没有人对他生出恶感。
这里面,能了解他一些机心的,怕也只有林阁一人了。
可是林阁只有这一个弟子,平日里虽然冷淡,但只见他能把异宝“凤翎针”赠与李珣,便知他对这个弟子还是有感情的,所以,对少年的举动,只要没有什么害人的机心,他也是不痛不痒地提点几句,就由他去了。
不过下了山来,日日相处,林阁对李珣的要求却是更加严格。
李珣从锺隐手中,得来了“青烟竹影”剑诀,下峰便交给了他。
别人不明白锺隐的心思,身为李珣座师,林阁哪还能不明白?锺隐这幅画中,实际上已是委婉地批评林阁授徒的方式有些偏颇,要其纠正之意。
虽然林阁心境颓唐不振,但对峰上那位仙人一流的师叔,还是比较佩服的,此时见锺隐送来的剑诀,便知该怎么去做。
从那时起,李珣每日要抽三个时辰修炼外功。
七年坐忘峰之行的锻炼,让李珣的身体强度已达到这个年龄所能臻至的巅峰。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才能将这副身体运用自如,使身意合一,无有不至。
“青烟竹影”剑诀,不愧是锺隐亲授的绝技,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的功夫,实在了得。
李珣苦修一月,虽然看不到什么大成就,可是却觉得对体内真息的操控,已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尤其是在运动之中,真息转折随意,如臂使指,种种细微之处,做得比以前要好得太多。
愈是这样,他修炼便愈是尽心。
“三百……三百零一……三百零二……”李珣身上大汗淋漓,已将衣服湿透了,呼吸却仍然平稳有序,手上也如铜浇铁铸一般,没有一丝一毫的颤动。
他心中默数,手上一剑一剑地刺出,从头到尾都是抬腕、刺剑、收回这三个动作,难得他始终如一,没有半点懈怠。
他也不仅仅是刺剑而已,真息随着刺出的长剑此去彼来,在体内冲刷,远比肌肉的运作要劳累十倍。
李珣刺出五百剑后,无论是体力或是真息,都已到了极限,再提剑时,手腕已忍不住抖,再也握不住剑了。
“珣师弟,歇一下吧!”祈碧站在一边看了好一会,见他不要命地在这里练功,心下怜惜,便说了一句。
李珣停下手,见是祈碧,微愕后便是一笑:“祈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