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疯皇>650 从雇佣兵到洋书生

京杭大运河,游船如梭,不知道多少大小船只往来其间,很多繁忙的河段由于往来的船只太多甚至得排着队慢慢通过。

这会儿大明朝廷已经开放民间购买新式漕运大船的渠道了,而且,南直隶这边的造船厂也已经扩大了生产规模。

每个月两百艘,都是蒸汽轮船,而且价格并不贵,就跟原来的漕运大船差不多,凡是《赋役黄册》登记在案的大明子民皆可凭黄页订购。

不过,这些蒸汽轮船都只能在大明本土内河航道航行,不得开到海外去,更不得转卖他国,一旦发现,那就是死罪!

这个限制其实也没什么。

因为这会儿大明本土已经够繁华了,老百姓也越来越有钱了,各地的货物转运那更是繁忙的很。

只要买艘漕运大船,不愁没生意,哪怕就跑跑运河,转运一下南直隶和北直隶之间的货物,一两年也能回本,剩下的都是赚的。

所以,大明商户那都是争着抢着去订购漕运大船,南直隶船厂的订单都派到十多个月以后去了,生产出来的漕运大船更是一出场便被开到运河河道拉货去了。

这样一来,京杭大运河想不挤都难了。

因为这条贯通南北的重要河道里面本就有很多民间的帆船和桨船,而且,大明西洋商号的上千艘漕运大船大部分都需经过这条河道转运物资和人员。

这每个月两百艘的漕运大船再加进来,河道里自然是船多得吓人。

德谢拉见此情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他着实没想到,自己一个刀尖上舔血雇佣兵还能过上几年平静的生活,而且还是在大明这么富庶的国度。

说实话,他都觉得自己不像一个雇佣兵了。

他已经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大明西洋商号的一员了,他也早已经融入了大明,甚至,他还五经》,什么诗词歌赋,他都喜欢,《三国演义》什么的,他更是爱看的很。

这一切还都是拜大明皇帝陛下所赐。

他当初之所以硬着头皮去找大明皇帝陛下,只是想人家能雇佣他们去打仗而已,

谁知道,大明皇帝陛下却让他们改成大明户籍,并让他们加入了大明西洋商号,还让他们去学习大明的文化和大明的语言。

这一下,他们的生活立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高度紧张,时刻准备跟人拼命的他们竟然被送进了专门培养文人的学院。

他们每天的工作也不是什么站岗放哨,乃至上战场杀敌了,而是坐学堂里读书。

头一年,他们还有点辛苦。

因为大明皇帝陛下说了,给他们一年的时间,让他们学会大明的语言。

这大明的语言可不是一般的难学,特别对于他们这些只会干仗的雇佣兵来说,那简直难于上青天。

那一年,他们真是废寝忘食,连觉都不大敢睡,生怕自己学不会。

他甚至还给手下人定下了规矩,没学会大明的语言之前,不准用葡萄牙语交流。

每天他们就抱着什么《三字经》和《千字文》什么的狂啃。

用大明的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时间,他们竟然真学会了大明的语言。

不过,大明皇帝陛下却好像把他们给忘了,根本就没来找他们!

大明西洋商号好像也不敢随便给他们安排差事。

他们直接就被送到了金陵城的文科学院继续深造,去学习什么《四书五经》。

至于原因,大明西洋商号的“同僚”也给他们解释了。

皇上那会儿还没空来找他们,不过,皇上总有一天会想起他们的。

他们需得好好学习大明的文化,随时等候皇上的传召。

之所以把他们送到金陵成,那也是为了皇上传召他们的时候方便一点。

毕竟,广州府离京城实在太远了。

说实话,那时候他们都懵了。

皇上要是一直不找他们,他们怎么办?

还好,大明西洋商号给的俸禄一点都没少过,一开始每个月每人十两银子的俸禄都按时给他们发了,后面他们的俸禄甚至还涨到了二十两一个月。

至于原因,好像是因为皇上说了,要给匠户什么的俸禄翻倍,要给农户增加收入,要为老百姓谋福利。

而这几年大明西洋商号的生意也扩大了一倍都不止,利润更是翻了好几番。

所以,大明西洋商号也响应皇上的号召给所有雇员的俸禄都翻了一倍。

他们也是大明西洋商号的正式雇员,而且还是皇上钦定的,俸禄自然也要跟着翻倍。

二十两银子一个月啊,以前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么贵的雇佣兵也没人请得起。

谁知道,他们就是每天坐学堂里读读书,一个月就能拿这么多银子!

说实话,他们都拿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所以,他们都拼命的学习大明文化,不拼命学他们都觉得对不起这俸禄。

这又应了大明一句俗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一学,他们基本上都学进去了,也差不多都爱上了大明文化。

这会儿他们说话都有点文绉绉的了,一开口就是之乎者也,动不动就是什么俗话说的好什么的。

甚至,他们还想去考科举试试,看能不能考上个秀才功名。

大明的强盛,大明的繁华,大明的包容,大明的四海升平,大明西洋商号对他们的优待等等,也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归属感。

这会儿他们真把自己当大明子民


状态提示:650 从雇佣兵到洋书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