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子渐久,谢曜流血的次数也愈来愈多,天书不敢耽搁,没日没夜的赶路,即使如此,到了桃源县内,已经是四五日后。
山脚下,那茶寮倒是一点儿没变。
天书本想过去给谢曜买几个馒头吃,却见那小二正在一油锅面前炸鹌鹑馉饳儿。她想到元宵那夜,不禁嘴角微弯,道:“给我两个。”谢曜在树下等她,不过片刻,天书便交给他一串,谢曜好似没见过一样,大呼道:“哇,这是甚么?”
天书笑了笑:“我最爱吃的东西,嗯,你也爱吃。”
谢曜不管往嘴里便是“啊呜”一大口,烫的呼呼喘气,却还直呼:“好吃,真好吃!”天书好笑的看他一眼,低头轻轻咬了一口,甜蜜在嘴里化开,似乎浸到了心里。
将芦苇留在山下,两人便携手上山。顺着蜿蜒小道走了七八里,穿过一处狭缝,景色豁然开朗,远处传来隐隐水声,走上岭顶,那瀑布倒挂前川,依然如旧。
天书让谢曜别乱走,自己东张西望,却不见那渔人在瀑布旁垂钓,山野寂静,好似空无一人般。天书心下一紧,想到万一自己是白来一场,一灯大师已经另寻别处,岂不是竹篮打水吗?
思及此,她忙拉上谢曜,上前一看,幸好那铁舟到还停泊在原地。
但就是这样,天书才更加疑惑。她对谢曜道:“上船。”
谢曜没见过这铁舟,心下好奇,很听话的坐进去。天书拿起铁桨,叮嘱道:“紧紧抓好船舷,万不能掉河里去啦。”谢曜这点了点头,当真紧紧抓住。
天书摇着铁桨,从右首转过山角,过了瀑布,便是一道急流,她也不是第一次划船,仗着一身武功,倒在急湍中格外平稳。小舟逆流而上,便到山腰。天书将船靠岸停下,伸手想将谢曜扶出来,但他自己踩着船头,跳上岸边,朝天书挺起胸膛,期待表扬似的:“天书,我厉害吗?”
天书一把牵起他手,笑道:“厉害,你最厉害。”
山腰两旁种着花草树木,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天书和谢曜往花丛深处走了几步,她沉思片刻,记得那樵子名叫蒋青,轻声喊其名讳,声音飘远,却不得回应,只有山风吹来,吹皱春水,摇摆柳枝。
“怎么回事?与耕樵读难道都不见了吗?”
她皱了皱眉,四处一望,却见一株桃树的枝桠上挂着一捆粗麻绳。天书快步走过去,取下麻绳,道:“不管了,怎么也得上山。”说罢,便将绳索捆在谢曜腰间,抱着他腰,像爬雪峰一样攀登绝壁。
天书担心的是他神志不清,莫一个脚滑给跌下去,但后来发现是她多虑。她事先叮嘱谢曜不看脚下,只想着怎么登顶,谢曜便按照她的话努力向上,绝不下看,待他二人一起爬山峭壁顶端,谢曜回头一望这深不见底的悬崖,吓的一屁股跌坐在地。
“好啦,我们已经上来了。”天书将他拉起,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
环目四顾,已经开春,这片稻田却没有播种插秧,土地龟裂,仿佛长时间没有人打理。想到去年武三通四处奔走寻找何沅君,心中五味杂陈。她拉着谢曜又往山顶走去,行不多时,山路就到了尽头,前面是条宽约尺许的石梁,横架在两座山峰之间,云雾笼罩,望不见尽处。
谢曜抬脚就要跨过去,天书忙一把拦住他:“急甚么?来,我牵着你走。”她深知这石梁滑溜,谢曜若跌下去,那还得了。
当下将那麻绳又栓回谢曜腰间,紧紧抱着他胳膊,一步一个石阶,走了约莫五六个石阶,才来到当初朱子柳阻拦的山洞。天书本以为能见到此人,可没想洞口也空无一人,穿过那荷塘,却见莲叶枯萎,根茎折断,七零八落漂浮一池。
谢曜一路上东张西望,天书心下越来越奇,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终于来到小庙门前。
她转头对谢曜道:“待会儿见到一灯大师,你便将那串念珠拿出来,知道吗?”
谢曜点点头:“知道。”
天书说罢,正要敲门,倏然之间大门自动打开,“呼”的一声飞出一件物什,天书心下大惊,伸手一抄,便将此物稳稳接在手中。她定睛一看,不由得大惊,怀中物什原来是一个被包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小脸皱巴巴的,显是刚出生不久。
那婴儿后知后觉,小嘴一瘪,嚎啕大哭。
“你……你是谁,请把孩子还给我。”只见一名身着素色衣衫的女子,对天书言道。
谢曜第一次见得这么小的孩子,他看了看婴儿的手,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怪道:“他的手这般小,难道是零岁?”
素衣女子接过孩子,向天书一阵道谢,忙拍着襁褓一阵哄:“敦儒乖,不哭,不哭,你爹爹方才心急了,不是故意的,他……”女子说到此处,含泪哽咽,回头一看,院中冷冷清清,哪里有半个人影。
天书看了看西南方,抬手一指:“是不是武三通,他往那边去了。”
女子闻言一怔,道:“你认识我家官人?”原来她正是武三通的原配发妻,武三娘。天书不欲多谈,只道:“一灯大师在么?我有要事相求。”
武三娘皱了皱眉,记起临行前朱子柳等人托付的话,若有外人来见,一概推脱一灯大师不在,以免打扰大师闭关清修。但武三娘心地良善,多亏了天书方才接住武敦儒,否则自己的儿子就被他爹失手摔死,她几经纠结,问道:“姑娘来找大师作甚?”
天书也没有说是求医问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