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人,得加钱>第534章 还有这种鸟事?

老富给官员们放假,贾六就主动加班。

一个讨取官心,实则为一己私利;

一个则实心为国,实则也是为一己私利。

境界高低,都不用屁股想。

想要把卖官生意做下去,贾六必须有三样东西。

第一件就是官员委任状,官方称呼叫敕牒。

敕牒是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盖有吏部大印,做工精美,并且具有多重防伪效果,想要造假很难。

官员到任后,首先交出敕牒作为凭证,并将敕牒质押在所报导的衙门里备案。

这东西汉官是两份,旗官是三份。

一份交实际报道衙门,一份交吏(兵)备档,一份交旗都统衙门。

有些兼职多的官员,甚至多达十几二十份敕牒。

所以,贾六在收人家买官钱时,第一时间就得把这个敕牒交给人家。

没这玩意,这桩买卖就成交不了。

其次就是告身。

告身相当于身份证,或者说介绍信。

上面内容主要是官员的身份信息,体貌特征。为了防止造假和仿制,告身也是由指定单位定制,同样也是多份。

当初贾六在四川买官时,就有敕牒和告身,但没有印。

九品官,没资格有官印。

所用小章叫条记。

贾六现在有的最实权印就是九门提督大印,过完年上任直隶总督,前总督周元理所有的“直隶总督关防”大印就得移交贾六。

有了这枚总督关防大印,直隶各处无论旗汉官员,皆为贾六之部属。

从前朝代官员上任可能还有类似虎符一样的东西,就是地方一份,他带一份,到地后两个拿出来合一合。

丝毫无缝就是真,合不上,咔擦的干活。

大清省了这一步,不知道什么原因。

可能是行政简化吧。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吏部大印。

大清开国以来,所有文职官员的敕牒以及告身,都要盖吏部大印。

哪怕因为特殊情况的临时任命,事后任职者的告身都要抄送一份送京至吏部用印存档。

老富当四川总督大卖官时,便是特意上书皇帝,由吏(兵)部制作了一批空白敕牒及告身专门运到四川去的。

要不然,他卖出去的官就不合法。

原则上,吏部负责文职官员,兵部负责武职官员。

吏部有个文选司,兵部有个武选司,这两个局级单位的一把手,是出了名的肥差。

明代时,这两个单位的一把手甚至可以同堂官扳一扳手腕。

兵部满汉尚书都是老富的人,因此贾六没法通过兵部来卖武职官,只能尽着吏部来薅文官这个羊毛。

当然,总督权力以内六品以下官员任免可以“先斩后奏”,就是先派官,再报中央。

老富为了贾六早点滚蛋,放宽为文官四品以下,武官三品以下,这个条件老实讲也挺不错的了。

不过,贾六现在不卖直隶的官,他只卖京官和其它官。

老富给他搞提前放假这一手,那他只能在家里搞大清的地下组子部了。

首先,就是让管家赵进忠把隔壁院子收拾一下,作为办公场地。

其次,让贾办相关人员移驻这院子就地改任吏部职司。

场地,人员,这就有了。

就等老阿把吏部的大印关防,以及做官所需的所有文凭拿来。

由于第一次买蓝翎长时吃过亏,贾六不想后来人再走他老路,所以连官服、顶珠都给备妥,不额外加价。

做生意嘛,讲究的是个信誉。

一刀又一刀的就没意思了。

“官服做的一定要比人家自己花钱做的要精细,质量一定要好,不能穿在身上皱不啦叽的,更不能抬条腿裤衩就开撕的衣服做好送过来,你们要一件件的过目,就是有个线头都不行.”

“总之,就一句话,谁砸我摊子,我就砸谁饭碗!”

信誉,贾六看得重。

质量,同样也视为生命对待。

为什么要特别嘱咐衣服质量问题,主要是大清和前明不同,前明那是朝廷统一发官服,大清则不发官服,只发与官位相等的“补子”,另外就是给做衣的布料。

也就是让官员自己找裁缝做衣服。

这导致裁缝铺生意极好。

原本贾六也想不到给人家直接一条龙包办,还是借鉴的老富套路。

老家伙在四川大卖官时,把个总督衙门搞得跟服装批发市场一样。

把个贾六宰得一刀又一刀,一愣又一愣的。

他这人心善,不想自己吃过的苦头再让人家来一遍。

所以,一条龙服务,但绝不跟老富个王八蛋似的把官服、官帽、顶珠拿出来私下承包,二次发售。

就一口价!

“另外,再做些黄马褂,防止哪位大爷想要过过瘾。”

贾六想了想,“黄马褂要单独收费,最低三千两一件。”

栓柱记下,抬头问:“那要不要再订制一批花翎?”

“花翎?”

贾六一想这玩意可比黄马褂精神多了,要是自个再卖几百个花翎出去,那就是真是马褂遍地走,花翎不如狗了。

“先定几百根,不过暂时不卖。”

贾六不想太过份,花翎这一块的生意等清了君侧再说。

太平天国为什么亡得那么快,跟老洪搞几千个王爷出来有直接关系。

所以,先订一批花翎,有备无患。

吏治腐败,就得有个腐败透顶的样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万


状态提示:第534章 还有这种鸟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