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最近也觉得杂事让她很烦心,特别是奥斯卡提名之后,迪卡普里奥和她闹出诽闻,她接到专访的要求一下多了好几倍,幸好,记者们都找不到她,都被打到鲍尔那里去了,才不至于让她在工作时被打断情绪而焦头烂额。为这,李约也曾想过鲍尔关于找个经纪人的办法,还没等她想透呢,这位里克特学姐就送上门来了。

于是,李约又不禁怀疑起来,是不是来得太巧了?于是,她把调查杰西卡·里克特的事交给了一家私人侦探所。事前怀疑,总比事后怀疑好。如果一切如里克特所说的一样,她觉得有这么一个下属确实是件不错的事,可以省了自己很多麻烦。

美国这种小侦探所还挺多的。一听李约不是要调查出轨的老公或男友,也不是调查情敌,而是更在意被调查者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人事关系,最近的事迹什么的,立刻就来了精神。太多的第三者游戏,他们早都玩腻了。终于有一个象是真正的侦探所做的工作了,他们能不高兴吗?更何况,李约给的钱也不低。

李母在洛杉矶住了一天就回家了。农场可以一段时间没有主人在,但她的小饭馆她可不放心。虽然她的饭馆挣的那点钱,在家里算是小头了,但在李母看来,那也是她的事业,在她心里,是和李约的电影一样重要的存在。

李约也喜欢母亲这个态度,就逼着李翰陪着母亲一起回去了。反正高中也开学了,天天在洛杉矶玩,也不是个事。顺便地,还丢了几本摄影专业方面的书给李翰,让他课余稍看看,希望,《奥罗拉》续集的时候,她与李翰都能有所长进。

25号那天,李约开车,和父亲一起来到福克斯电影公司,一说名字,果然已经有了预约。鲍尔办事让人放心。

说起来,这其实是李约第一次为了卖电影而主动出击,上次只是参加电影节,被鲍尔看中找上门来而已。上次因为有电影节上的放映过程,就省了发行公司自己看片的流程。所以,李约对于这郴易还是很好奇的。

面对李约这个有一点成绩的导演,福克斯态度挺客气。《主角》的看片会,有福克斯公司的三个人出席,这倒让李约放心了一点。

一个人的观点,万一因为电影之外的原因而偏颇,她都无法反驳。毕竟这个世界歧视无所不在,歧视你的肤色,歧视你的年纪,甚至连你眼底长颗痣也有人歧视,总之,在李约想法里,还是人多一点好,有互相监督的作用,事情反而好办了。

在场五个人里,除了李约是看过成片的,其余四人,连同李父都没看过《主角》的成片。

而《主角》,虽然设定与主线都追求的是发人深省的主题,但细节与戏剧冲突却完完全全是个喜剧。笑点连续不断,而且,都是影帝级的表演,丝毫不显生涩,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所以,一开始,三个主管还崩着表情,只有李父不管不顾,在安静的放映室里不停地哈哈大笑。过了二十分钟,三个主管终于崩不住,跟入剧情,与李父一起随着笑点的埋伏,笑个不停了。

看到这样的场景,李约也跟着微微笑了起来。

《主角》其实算不上正统的美式喜剧。

美式喜剧更多的是象艾迪·墨菲,或者是金·凯瑞那种用自身夸张的表演或者是奇特的丑化自己的化妆服饰来带动观众情绪,引发笑声。

而这样的喜剧主角大都是些有点脑残特点的二货,象什么《神探飞机头》、《阿呆和阿瓜》、《肥佬教授》之类的,就是这一类的典型。这样的喜剧虽然在中国人看来夸张过度,趣味不合,但北美票房却都非常好,不然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拍续集。

《主角》不是这样的喜剧。它的笑点,完全出自于戏剧冲突。其中的每个人物单独拎出来,都是正常的普通的甚至是有些阴暗的个性,他们并不夸张甚至不具任何喜感,可是,他们却不得不在剧情的推动下,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进行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交流,喜剧效果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角色们都非常认真地做着严肃口味的表演,可他们越严肃,场面越好笑。

而且,因为观众是知道所有支线的剧情发展,看着某个角色不得不往着尴尬痛苦的情境上走时,观众是在期待着这个笑点的出现的。所以,当笑点真的出现时,就会有双倍的笑果。

就象汀布莱克饰演的瑞瑟向里克曼饰演的杰克倾吐自己的痛苦时,所有的观众都知道杰克心不在此,只有瑞瑟不知道,自说自话,还一次又一次地浪费酒,一步一步地引发杰克递增的不满,观众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时,都隐隐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等杰克真的跳起来狠揍瑞瑟时,在场四个男人都大笑了起来。

只是,笑声中,带着那么一点点温情滋味。

《主角》比《奥罗拉之死》要短一些,只有1oo分钟。映完之后,灯亮起来,三个主管的笑意还没来得及收来,李父突然冒出一句:“这绝对是今年最好的喜剧电影。各位觉得呢?”

李约一愣,心里又囧又暖。这还不到三月呢,就说什么今年,父亲真是为了捧女儿什么逻辑都不要了。

不过,这样也好。笑得脸酸的主管们虽然心里想贬低《主角》,可刚才笑成那样,转脸就反嘴,不只是脸面过不过得去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么做出来,谁都能看出来,太假了。

“这才二月,说什么一年。”一群人坐到了会议室,胖


状态提示:33交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