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明末军阀>第六十一章 居庙堂之高
这样才稍微轻松了点,可是紧急的军情密奏和塘报随到随时送到宫里来,桩桩都是天大的大事,没有什么引黄的必要,所以他每天还是处理不完的文书,常常等他睡下的时候已经是三更天了,至于通宵不眠也是常态。

尽管有秉笔太监读报和拟旨,但他终究不太放心,内臣与内阁需要相互制衡,太依赖一家都不是好事,而他对于内阁的票拟更不满意,并不是他多疑,而是太多的不学无术之辈,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比如他曾在一位阁臣的票拟中看见了一个笑话:竟然把别人奏疏中的“何况”二字当做了人名。他除用朱笔改正之外,又加了一个眉批,把这位由翰林院出身的、素称“饱学之士”的阁臣严厉地训斥一顿。

想到哥哥和爷爷常年不上朝,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哥哥和爷爷虽然不上朝,可是他们都有绝对信任的心腹太监替他们处理奏章,只是在一些大方向上做些指示,

想到这里崇祯帝又是一阵的头痛,前几天为了宣府阅示太监王坤弹劾周光壁一事,朝廷上下言辞凿凿,大有不把王坤打倒誓不罢休的意思,各路御史纷纷上书,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王坤内臣,不宜侵辅臣。”

“遣用内臣,原非得已,朕言甚明。何议之多也?昨王坤之疏状,朕已责其诬妄,乃廷臣举劾,莫不牵引内臣。岂处分各官,皆为内臣耶?”

朕是怎么对你们这些人耐心解释的?朕的苦心你们不理解不要紧,你们争气点,朕可以不用内臣,可是你们尸素餐位,昏庸无能,却不肯朕任用内臣,朕已经责罚了王乾,可这些人还是不依不饶,弹劾如雪片一般。

什么“王坤直劾辅臣,举朝惶惶,为纪纲法度之忧。臣为法度惜,非为诸臣地也。”大有不处罚王坤就集体罢工的意思,

“法度,你们还知道法度!”崇祯帝想到这里,恨恨的骂了一句,但满朝文武借王坤之事要挟自己,崇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最后处理又是两败俱伤,自己再次加罚了王坤,终于把周延儒斥退,跳得最高的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罢免。只是想到朝廷大事上自己束手束脚,罢了一个王志道,他们口袋里替补官吏多得是,但自己却是少了个宣府阅示心腹,那些官员除了党争狗咬狗,骂自己倒是异口同声,天灾**骂自己,流民吃不饱饭骂自己,无论大事小事,错的一定是自己,想到这里崇祯又是一阵心烦意燥,轻声鼓励自己:“朕不及祖宗多矣,唯有事必躬亲,方不负哥哥托畀之重。”

同时心里又在盘算着,该找个合适的时机为魏忠贤翻案了。

就在这时,车驾停了下来,原来文华殿到了。

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迸文华后殿,在东头一间里的一只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椅上坐下。曹化淳跟了进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

崇祯帝见他谨慎,随意抬抬手道:“曹大伴,不必如此,你是朕身边伺候的,不要和那些人一般见外了。”

曹化淳恭敬的说道:“国家自有法度,奴婢不敢因私废公也”

这句话却是说道崇祯帝心里去了,他顺手接过一个宫女端来的清茶,抿了一口,这才长叹一句缓缓说道:“是啊,曹大伴,若是那些满朝文武心里常记得这些,朕又怎么会如此辛劳?”

曹化淳突然哭了出来,跪下去抱着崇祯的腿泣道:“皇爷爷近来清减不少,奴婢这,这心里……”

崇祯正在若有所思的端详手里的青se宣窑九龙杯,听到曹化淳说话,沉默不语片刻才说道:“起来吧,曹大伴的忠心,朕是知道的”

曹化淳闻言赶紧起身,再不起身想演一场温情的大戏,只怕崇祯立马要翻脸了,崇祯帝的脾气他早就知道,少变通,刚愎敏感,xing情多疑,反复无常,与这样的主子相处,不能疏远心怀怨恨,也不能太过热切,期间的尺度并不容易把握。

曹化淳完全知道崇祯帝招他是什么事情,但他假装不知道,等崇祯帝先提。

站在旁边伺候的几个太监和宫女不敢发出一丁点声音,只是偷偷打量着皇上面部的表情和他端详杯子的细微动作,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回避了,但还没有皇上的话语,他们也不敢自动的回避,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眼se的群体之一,因为没眼se的只能去倒马桶,洗衣服。

看到皇上的眼睛离开了杯子,一个宫女上前一步,用双手捧着一个堆漆泥金盘子把茶杯接过来,小心地走了出去,崇祯刚抬手,其余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在一两秒钟之内蹑着脚退了出去。

文华殿没了旁人,崇祯帝站起身踱了几步,才微微皱着眉头说道:“曹大伴,登莱监军宗元方此人听说是你举荐的?”

曹化淳赶紧跪下来道:“回皇爷爷,宗元方的确是奴婢举荐,皇爷爷莫非还不知道吧?宗元方也是信阳旧人呢?”

崇祯大为吃惊,微微张口道:“啊,是吗?”

曹化淳点头道:“是啊,当年王老公死后,奴婢也受了些牵连,被逐出京师,门下众人眼见奴婢凄凉,都作鸟兽散,只有这个宗元方随身侍奉,忠心是有的,奴婢也曾犹豫过,登州平定之后并无大事,高起潜又调关锦督兵,奴婢当时是这么想的,登州残破,正是要个忠心之人替皇爷爷盯着,其他人奴婢也不放心。”

崇祯点点头,对于曹化淳的安排很满意,当年曹化淳受魏忠贤逼迫,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 居庙堂之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