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军舰>第735章 我们需要红旗10

第735章我们需要红旗-10

说起近防炮来,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密集阵,这是美国人研发的近程防御系统,安装到全球很多国家的军舰上,所以也就有了不错的名声了。

而且,密集阵还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不用说九十年代,到了2020年,这种武器还在用,英国的女王级航母上,就继续安装这种武器,作为防空拦截的最后一道火力网。

但是,这种密集阵的性能并不高,它用的是20毫米的机关炮,射程只有2600米,拦截亚音速反舰导弹还差不多,对付超音速导弹?那性能就太差了,哪怕仅仅是2倍音速的反舰导弹,一秒也能飞700米,密集阵的拦截时间只有三十秒而已,绝对是一锤子买卖,而超音速反舰导弹个头都不小,就比如说p-700,这家伙是七吨重的大体量,哪怕就算是被拦截住了,打爆了,也能继续飞行,哪怕成了残骸,也能撞到军舰上,把军舰上层建筑的一切都来个横扫。

美国人自己偷偷算过,密集阵拦截亚音速的目标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拦截超音速目标就会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以下,如果目标再来个末段机动,那拦截的成功率就是百分之零!

为了提升拦截能力,那就得想其他的办法了。

增加火力密度是最直接的方式,而且,意大利人提出来了一个著名的“窗口饱和射击”理论,超音速导弹也不是万能的,它想要攻击向某个目标,不管怎么机动,在它的航路上,必然有某些点是必须通过的,也就是说,这些点是它的必经之路!他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窗口,只要通过火控系统计算出超音速导弹的窗口,然后发射大量的炮弹,把这个窗口填满就可以了。

导弹怎么做机动动作,自己都不管,自己就负责在对方的必经之路上撒弹雨,等待这导弹自己一头撞进这个钢与火的窗口。

这样就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同时还需要有大量的炮弹,这个大量是多少?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一个数据:每分钟一万发!

想要实现每分钟一万发的射速还是不容易的,在历史上,只有两款做到了,一款是卡什坦,另一款就是1130近防炮!

这样一来,1130近防炮就能更高效地拦截到超音速导弹,虽然在这个时代,西方还没有超音速导弹,但是得做好防备,为以后几十年做准备!

除了增加炮管,增加转速之外,他们还研发了全新的弹药。

脱壳穿甲弹是对付硬质目标的,主要用在坦克炮上,为了提高舰炮的拦截能力,他们还给研制了30毫米脱壳穿甲弹,这东西性能好,但是价格也高得可怕。

不过,这也得看怎么比了,和军舰的造价,以及军舰上水兵的生命来比较,五十万的费用算什么?问问老毛子就知道了,莫斯科号被击沉,心疼不心疼?

“这么快的射速,对我们的供弹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啊,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夏北问道。

同样都是搞舰炮的,他问的都是最专业的问题。每分钟一万发,炮弹装填得过来吗?至少他们自己仿制的630舰炮就绝对做不到,那么高的射速下,弹链肯定会断裂的。

“我们用的是无弹链系统,左右布置了两个弹鼓,左右交替供弹。”向天说道。

630近防炮用的是弹链供弹,这也是常用的方式,就和马克沁重机枪一样,弹链抖动,不断进入到枪膛之中,这种方式很常数,但是,弹链供弹的速度不会太快,而且比较脆弱。

630舰炮不仅仅是甲板上看到的那个乌龟壳,在甲板的下面还有大量的装备,弹链存放机构就在甲板下方,而且,每次开火之后,甲板下面一片狼藉,清理很复杂。

由于是内能供弹,所以,这种舰炮在开火前,第一发炮弹还得手工压入炮膛,这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会耽误事。

而密集阵就不痛了,说起密集阵来,就得说m-61“火神”20毫米机炮。因为近防炮就是这种机关炮的衍生版本,这种机关炮使用的是无链式供弹,它没有弹链,而是使用了一段柔性导引机构连接弹鼓和炮膛,导引机构内部安装有弹托,弹托将炮弹间隔排开,在外能源的驱动下进行供弹。

正是因为这种供弹系统很灵活,所以,密集阵系统在安装的时候,直接蹲在甲板上就行,不需要在下面开槽,甚至一些新的军舰在建造好了之后,没有钱购买近防炮,就直接把老舰上的拆开搬过来,不仅仅在军舰上,陆地上也能用,因为它是一个整体的。

想要提高射速,就得用无链式供弹结构。同时,为了将射速提高到一万发,还得左右开弓。

不过,它的供弹系统还是和西方有些区别的,可以说是综合了东西方的优势研发出来的。

以前在搞防空舰的时候,大家伙最看重的就是雷达和导弹,现在呢?雷达和导弹还没出现,仅仅是这些小小的配套项目,就让大家伙非常振奋了,这也是最近这些年来,祖国军工不断发展的结果了。

“这个系统上面好像多了一些东西?”有人开口问道。

“是的,我们给它研发了全新的光电系统,作为它主要的跟踪目标手段,我们虽然保留了349跟踪雷达,但是跟踪雷达作为备份,主要还是用光电系统来引导。”

和独自工作的密集阵不同,这种1130近防炮还依赖于军舰火控系统提供来袭目标的数据,根据数据转到相应为止,然后用光电系统来


状态提示:第735章 我们需要红旗1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