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统计师>统计分析报告
走合理合法的正常渠道为最佳选择。

我当时是鞍山市统计学会顾问。统计学会肯定没有给我出版籍这笔钱。统计学会的经费是由财政局拨付的。所以,统计学会的同志建议我,是不是去找财政局要一点。

当时的财政局局长是宝连。我们虽然没有特殊“亲密”关系,还是有较为正常的同志关系。我把打印好了装订成册的准备出版的《钢都·鞍山经济问题专论》送给宝连。他了之后,打电话对我说,“这些文章的目录我了之后,我都很熟悉,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报告的那些文章我差不多期期都。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给我的这本,我就留下了。有时间再一。”

有了宝连同志的这种表态,心中暗喜;于是我亲自登门,说明要出的意愿。

“好啊,我支持你出一本。我收到不少离退休老同志写的。了,我觉得,没有你的这些文章有现实意义。”听完了我要出的想法,宝连说道。

我:“有点困难。”

宝连:“明白了。缺钱。可是,我(财政)的钱,不能给个人出呀。”

我:“我现在不是统计学会的顾问嘛,出版这本是统计学会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

宝连:“啊,出属于学会的活动成果,倒是可以从学会活动经费中列支。出这本,大概要花多少钱?”

我:“他们算了算,估计两、三万元吧。”

宝连:“就算是支持你们统计学会的工作,给你三万元。让学会给我们局打一个报告,我批一下。你让学会的同志先跟我们局的行政事业处沟通一下。别让人家说隔着锅台上炕。”

统计学会给财政局打了报告,钱很快就转过来了。有同志们的帮助,找到一家可以办理出的中介人,交了费用,取得了远方出版社的出版号。设计了封面,写了前言,到机关印刷厂付印了000册。

这些刊印出来之后,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依据电话簿上的名单分发赠送给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的各位领导,及其各个部门的相关同志。人大机关和统计局、市委政研室等我工作过的单位是人手一份。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等上级部门,辽大、东财母校等也是没有落下。剩下的几百本,在一次人大常委会上,以常委会的名义,赠送给了鞍山师范学院。

这本的《前言》介绍了我和编辑出版这本的意义。抄录如下:

《钢都·鞍山经济问题专论》是鞍山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鞍山市统计学会顾问傅均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撰写的统计分析资料、调查研究报告、经济研究论文。由鞍山市统计学会搜集、整理。

傅均同志退休前在鞍山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经济研究中心、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高级经济师。中国统计学会会员。曾担任过辽宁省统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辽宁省计划学会、辽宁省搞活大中型企业研究会理事;鞍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鞍山市统计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

该同志为鞍山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担任过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和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该同志在统计局工作期间,利用统计部门丰富的统计资料,深入工厂、农村进行调查研究,编写了大量统计分析报告。应用国民收入等平衡统计资料、投入产出调查资料研究鞍山经济问题方面做了大量计算分析工作,为正确认识鞍山经济结构特征、鞍山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在市经济研究中心深入研究了鞍山市情,分析了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探讨了鞍山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发展的策略措施,为鞍山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具有独到见解的参考意见。

《钢都·鞍山经济问题专论》对了解鞍山、认识鞍山提供了较丰富较系统的资料,是编写鞍山史志的重要依据材料。本文搜集的报告和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经济学科的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是按作者原文撰写的时间顺序编辑的,在整理、编纂过程中未做修改。——编者。

2009年,我编写了《统计分析实践》稿。第一部分《统计分析拙见刍言》;第二部分《钢都鞍山发展纪实》。第一部分是我在统计工作中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和论文的心得体会。第二部分有双重意思,一是作为第一部分的参考实例;一是记载了鞍山发展情况,共搜集了39篇文章。是在《钢都·鞍山经济问题专论》基础上重新编辑的。其中,长期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6篇,年度统计分析报告4篇,专题统计分析报告4篇,一次性调查资料分析报告3篇,统计分析宣传材料3篇,发言材料3篇,论文6篇。

《钢都鞍山纪实》包括我在岗期间编写的统计分析报告和退休前、后撰写的论文及其他形式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在机关文件、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的;自认为是我的统计生涯中比较“有分量的作品”;是在一定范围发生作用、有一定影响、受到认可的见解或意见。这些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对鞍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的认识、分析、判断或建议。在长期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实践中对鞍山市市情有了日益深广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些观点;以这些观点观察分析鞍山的发展,发现了鞍山经济发展的一些本质与规律。某些法与鞍山市的同行们


状态提示:统计分析报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