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商行要做这一边的生意,方浩也提前和朔州以及狼牙关通了气。
——不做同类型的生意,双方不产生竞争。
也因为他提前通了气,而且说明了不会和丝路商行有竞争,所以这家商队来到这边,没有受到阻挠。
这支商队的规模没有丝路商行的大,过来的只有几百个人,他们运过来的商品,都是方浩点名要的东西,除了布匹之外,别的货物都和丝路商行的没有雷同。
所以上官云和卢伦英这两边都对这支商行没有什么意见。
运一点布匹过去,没有什么,因为关外还有牛羊皮来替代,布匹的价格不可能太高,利润不是很高,丝路商行也没有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布匹交易上面,要不是方浩的请求,他们甚至不会做布匹的交易。
兴隆商行做这样的生意,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们也没有对这一支商队进行任何的破坏。
没有利益上的损失,没有谁会得罪那么一个强大的敌人。
这支商队带来的东西都是方浩需要的,全部都销售给了方浩。
这支队伍从京城过来的,其实只有一百多个人,另外还有五六百人是从雁城过来的,他们是运输布匹的,而那些布匹就是从雁城那里买的,当然没有必要从京城一直运过来,这节省了不少的运力。
方浩当然也没有拿钱出来购买,而是以物易物,用他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以及怀表来换取。
税收上面,缴纳得并不多,因为这支商队带来的货物并不是很多,而他们交易到的那些产品,因为现在还没有那样的市场,价值也没有办法估算。
——就算是以后,也基本上不会有那样的市场,这些奢侈品的目的地是京城而不是雁城。
只能以这支商队从雁城带过来的那些东西的双倍价值来进行纳税。
征的税并不是很高,也就是几百两银子的事情。
他们带回去的东西,那些玻璃制品和怀表数量比较少,又不能做牲口的生意,所以只能够带回一些皮毛。
——几百个人过来了,要是只带那些玻璃制品和怀表回去,那就会出现大多数的人空手而归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人力的浪费,所以怎么着都要带一些东西回去。
龙城这边宰杀牛羊比较多,羊皮和牛皮也就比较多,还有他们冬季打猎的时候会获得一些动物的皮毛,狼皮狐皮都有,有大量的存货,这几百个人也带了不少的牛羊皮毛回去。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人是带着粮食回去的——反正路上也要吃,比空手而回好一点。
这支商队用来运输的都是马匹,只不过不是什么好马,来到这里之后,都换上了健壮的好马,当然,这样的交换还是要另外给方浩钱的。
兴隆商行可不是方浩一个人的商行,他在里面占有的股份还不如丝路商行里面占有的股份多,没有理由他一个人承受损失。
六月底的时候,粮食的收割就开始了。
方浩那边五百台打谷机派上了用场,对加快粮食的收仓入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减少了很多的人工。
这件事情让卢伦英也知道了,还亲自过来观摩了打谷机的应用,然后,和方浩这边谈好了一笔交易——购买三百台打谷机。
卢伦英这边也有这十几万人,而且经过了十来年的经营,开垦出来的农田并不比方浩的少,早就已经开始实施轮耕,对这种能够节省人工的机械也有着需求。
这一笔交易同样是以物易物,不过没有经过丝路商行,而是卢伦英自己的商行和方浩进行的交易。
——在丝路商行成立之前,卢伦英就在狼牙关有自己的商行,负责内地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到这边来,然后将他们自己养的牛羊运到内地去卖。
方浩并没有喊出天价来,他这一路上的成长,卢伦英也帮了他不少。
不过自己要赚也是肯定的,价格在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这可不是尧国对戎突人的交易,不属于特务府的管辖范围,所以没有办法征收商税。
现在农村这边的人口,已经有了十几万,开垦出来的耕地比以前增加了几倍,这一年也没有遇上极端的天气,虽然说不上是风调雨顺,可是有了蒸汽抽水泵的存在,再加上建设了一些水泥的灌水渠,干旱的问题没有以前严重,粮食亩产的产量比以前还要高了那么一些,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收获粮食从六月底一直到八月初才完成,不管是水稻、麦子,还是玉米高粱,都获得了大丰收,将那些粮仓都给填满了。
得到最后粮食产量的方浩,有了一些后悔——早知道能够收获这么多的粮食,就应该让朝廷提前一年将所有的边民都迁移过来。
因为他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已经能够让三十万边民吃上一年有余。
不过他们在草原上疯狂的开垦耕地,对草原的生态环境破坏确实也有一点。
别人不知道,方浩自己却是知道的。
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等到三十万人都到位,以他们的破坏程度,最多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这里就会变成一片荒漠,和西边的大沙漠连成一片。
所以必须要在几年之内将碧落大草原给弄下来,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地方让他们来开垦,减轻这边的环境压力。
方浩给自己定下的时间是在两年之内将碧落大草原给打下来。
那个时候所有的边民都已经迁移过来了,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训练那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