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要提名池旭为内阁大学士。
国子监祭酒,哪怕是给他加了一个从三品的品阶,在朝廷上还是显得低了一些,权力不够大,有些事情不方便去做。
要是能够成为内阁大学士,很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名额倒是没有问题,因为尤登阁每个月都会上一道请辞的表,准了他就能够空出一个位置来。
但是,池旭并不是一甲出身,他只是一个三甲进士。
内阁成立之后,就有这么一个规则,内阁大学士必须从一甲进士里面选。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已经约定俗成,那么长的时间都是那样做的。
现在要让池旭上来,这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因为和祖制不合。
反对得最激烈的,是来自于王大学士那一派,最主要的是和梅翰林走得比较近的那一批人。
现在的梅翰林是御史中丞,掌握着御史台这个最大的官方喷子机构。
他是王大学士这一派中除了王大学士之外,地位最高的人,一直都想进入到内阁。
因为他是纯粹靠着科考上来的,在京城并没有什么势力,虽然考得很好,但是以前在官场上也基本上是在坐冷板凳,走的是翰林院清流的路子。
但是他是一甲进士,完全有那样的资格进入到内阁。
凭着和裘伯贤成为亲家,他也获得了裘伯贤家族交接的那些权贵,使他的仕途好走了很多。
而在王大学士入阁之后,他又因为裘伯贤的关系成为了王派的大将。
在这之后势头就变得非常顺利了。
王大学士也很想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对他的提拔可谓是不遗余力。
只不过做朝中大臣的经历尚浅,所以暂时也只能够放在御史台做御史中丞。
有了做御史中丞的资历,接下来也就可以直接入阁了,并不一定要做六部尚书。
在尤登阁刚开始辞职的时候,梅翰林就心中暗喜,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虽然也有一些竞争者,但是那些竞争者跟王大学士的关系并不如自己跟王大学士的关系紧密,有王大学士这个内阁首辅在,自己入阁的机会比那些人都大。
只是没有想到,对尤登阁恨之入骨的正统皇帝,竟然没有批准尤登阁的辞职。
慢慢的,他也明白到,那是正统皇帝不希望王大学士在内阁一家独大,需要有一个反对的人在内阁中。
哪怕那个位置空着,也不会让王大学士手下的人进入。
明白到这个道理之后,他就有意无意的和王大学士变得疏远一些,有时候在一些政策上面甚至还有一些争吵。
王大学士一派,已经慢慢的呈现出双峰并立的情形。
他还想着要找一个契机和王大学士作出一个完全的切割。
只有这样,皇帝才会放心的让他入阁。
一开始攻击池旭的人里面,很多都是他那一个派系的。
王大学士那一派,虽然有一些人并不认为池旭那样做是应该的,可是碍于情面,并不好意思进行攻击。
梅翰林这一派的人都是后来才加入到王大学士那一派的,跟池旭却没有什么情面可言,所以攻击的非常的猛烈。
一方面是要攻击池旭的教育改革,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借着这一次对池旭的攻击,向皇帝展示自己和王大学士并不是完全的同路人。
可惜他们的攻击没有如愿,反而让池旭得到了皇帝更大的支持。
到现在,皇帝竟然批准了尤登阁的辞表,要提议池旭入阁。
这就让梅翰林给急眼了。
内阁一共就七个大学士,目前来看,唯一能够动的也就是尤登阁这个位置。
以前梅翰林对皇帝老是不批准尤大学士的辞表有一些怨意,现在批准是批准了,可是他要提拔的是池旭,结果比不批准更坏。
因为让池旭顶上去,那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里内阁的大学是不会有变动,他就要在内阁之外再徘徊最少几年的时间。
这种情况他如何能够忍得,于是就发动了对池旭入阁最大的反对声音。
当年王大学士不是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进入到内阁的,从官位上来讲,池旭入阁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在于,池旭不是一甲进士,就这样入阁,与祖制不合。
他们能够抓住的也就只有这一点。
因为现在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攻击教育改革是没有用的,现在皇帝就是用大力近来推行教育改革。
皇帝将池旭提名为内阁大学士,也正是为了支持教育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攻击教育改革的问题显然非常的愚蠢,他们能够找出的理由,就是和祖制不合。
尧国自出现内阁之后,上千年的时间里就没有三甲进士入阁的事情发生。
反对池旭的人认为这个先例不能开。
池旭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迎来这么一天,竟然被皇帝提名进入到内阁。
也就是还没有考中进士之前有那样的梦想,但是三甲进士的事实已经让他放弃了这个梦想。
对于梅翰林那一派的攻击,他倒是没有什么想法。
因为他自己都觉得非常的荒谬,竟然能够得到入阁的提名。
他并没有那样的想法。
哪怕是他自己也觉得和祖制不合,可能是皇帝一时兴起提出的建议,不可能在朝廷上通过。
这样的提名还是要经过朝廷的同意才行,不要说全部同意,至少也得有一部分同意。
要是朝廷上上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