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铁肩王狄光嗣>第66章 “薛公岭阻击战!”

狄仁杰来了,狄光嗣就可当个甩手掌柜安心养伤。太子李弘的身份已被揭破,自然不需要再躲躲藏藏,遮遮掩掩。/p

现在文水的局势是,上有当朝太子李弘,下有老爹狄仁杰,外加一个文水县令魏真宰,应该说是很稳,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动。/p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确定因素,只有一个武惟良,他趁乱溜了,接着就杳无音信。/p

马荣和黑齿常之带着人,搜遍了整个文水县城,都不见武惟良踪影。/p

城里找不到,城外呢?/p

文水附近的能藏人的村落,洞窟和峡谷,二人都几乎翻了个遍,仍一无所获。/p

一天过去了,没找到,两天过去了,没消息,第三天结束,黑齿常之一个人带队,灰头土脸地回了文水城。/p

第三天,只剩黑齿常之一人搜寻武惟良,马荣则被狄光嗣打发回晋阳,办事取东西去了。/p

狄仁杰梳理了基本案情后,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就算抓到武惟良,也无法落罪定案。/p

因为人证没了,物证没了,幽云岭的一切都被毁。/p

几百个虎口逃生的县民、匠户惨遭血洗火烧,尸骨无存。因此,人证没了!/p

幽云岭山洞中的甲仗器械,金银绢帛,全部都不翼而飞,物证又没了!/p

如果勉强给武惟良定罪,也只能定在国家正课之外,擅自开征“缮陵税”这唯一的一条罪。/p

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p

武惟良作恶多端,罪行累累!/p

绝南山之竹,无法书尽,倾江河之水,不能涤清!/p

如此恶人,岂能纵他逍遥法外?/p

这次,不光狄光嗣不能绕过武惟良,就连狄仁杰也看不下去,下定决心要严惩武惟良,可证据被毁,怎么严惩?/p

狄光嗣出于义愤,并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有办法,能将武惟良定罪,并让他无话可说,主动认罪。/p

狄仁杰答应,给武惟良定罪之事,就由狄光嗣去办,同时强调,要尽快查清武惟良的动向,争取尽速擒获。/p

狄光嗣同意,得空就招来马荣,面授机宜,让其回晋阳找秀儿,秀儿自会知晓怎么处理。/p

时值正月初三下午,又过了一日,黑齿常之再一次无功而返,狄仁杰宽慰几句后,让其退下歇息。/p

原本,包括狄光嗣在内,都认为欲寻到武惟良下落,只有一日复一日,漫无目的地苦苦寻找。/p

没想到,转机来的那么快······/p

就在正月初四的傍晚,武家别院传来了消息,武惟良的儿子武承畴偷回别院,被暗中监视的府兵给拿了,现正往县衙送呢!/p

狄仁杰一人独审武承畴,武承畴倒也很乖,竹筒倒豆子般,把几天的经历全部说了出来。/p

原来,那日,武承畴跟武惟良一同逃出文水县城后,就尽往深山老林里钻,吃不好,睡不香的。/p

一向养尊处优的武承畴怎么能忍受,此等艰苦的生活,还不容易挨了几天,武承畴终于不堪忍受寂寞的丛林生活,决定铤而走险回一趟武家别院,取些财物再逃往他处享福。/p

后来,狄仁杰根据武承畴提供的线索,在武家别院的秘洞中,寻得大量的奇珍异宝,金银细软,至于这些是否来自幽云岭山洞,目下就不得而知了。/p

通过武承畴的供述,狄仁杰知道了武惟良三千教兵,跑的跑,降的降,只余一千五百人跟随。/p

对于这个消息,狄仁杰不敢妄言,是好是坏,因为有些事,一千五百人就足够了。/p

武承畴还提到,武惟良反复提到一个地方:薛公岭。/p

狄仁杰吩咐左右把武承畴带下,而后独自取出文水周遭的地形图观看。/p

开始还好,没什么异样,可是当狄仁杰目光聚焦到薛公岭三个字上时,顿时就眼神一凛,眉心一聚。/p

又推演了一番后,狄仁杰擦去额头冷汗,让人去请狄光嗣,李弘与王勃,魏真宰四人。/p

狄光嗣正小睡养伤,房门被人突然推开,心中老大不乐意。冲进来的李弘,只说了五个字,狄长史有请,就让狄光嗣乖乖起床穿衣。/p

狄光嗣心中清楚,狄仁杰此时相召,肯定是有特殊情况发生,否则他不可能前脚让狄光嗣回房休息养伤,后脚就让李弘来喊自己议事。/p

众人到齐,狄仁杰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来意,但没说自己得出的结论,只顾将武承畴交代的情况简述一遍。/p

很明显,狄仁杰是要听听众人的看法。魏真宰在文水时间最长,与武家人接触最多,自然由他先说。/p

魏真宰说,武惟良为人睚眦必报,老奸巨猾,此次严重挫败,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李弘一听,在旁补充说,武惟良这一点,倒是和狄光嗣很像,都挺记仇的。李弘据此提议,让狄光嗣说说看法。/p

狄光嗣也真不客气,直接来了个换位思考。/p

如果我是武惟良,此番失败的“罪魁祸首”有三个,一个是太子李弘,另一个是并州长史狄仁杰,最后一个是武怀运。/p

武怀运已经死了,武惟良就是想报仇也使不出力。太子李弘也不太好对付,所以剩下的选择只有狄仁杰一人。/p

你狄仁杰不是大都督府长史吗?整个并州外加周围几个邻近州,不是都归你管吗?剩下这点人,正面打肯定打不过,所以我会剑走偏锋,另辟他途。/p

我要鱼死网破,还不在你管辖的范围内,索性我把事情闹大,闹到


状态提示:第66章 “薛公岭阻击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