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铁肩王狄光嗣>第39章 刘寄奴进退维谷!

青泥关大寨中,有一个人很郁闷,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宋王刘裕今年54岁,稀里糊涂从义熙十三年来到了麟德二年,横跨二百余年。/p

三年前,义熙九年,刘裕命益州刺史朱龄石率兵入蜀,消灭了割据属地的谯纵,刘裕因功加封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起后又加封宋王,刘裕权势巩固后,便开始筹备北伐关中后秦,收复长安。/p

刘裕等了数年,终于等到了机会,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主姚兴死,诸子争位,导致政治混乱,内部矛盾尖锐,刘裕乘此时机毅然出兵北伐。/p

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在建康誓师,出兵北伐,分派诸将,5路大军并进。/p

第一路,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军直取阳城;第二路,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兵自寿阳度过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军;第三路,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军向武关;第四路,建武将军沈田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水军出石门自汴水入黄河;第五路,冀州刺史王仲德总督前锋诸军,率水军开巨野泽入黄河。/p

刘裕自身则进驻彭城,统一调度诸军。/p

刘裕做出这样的分兵布置,是经过深思熟虑,审慎决定的决策。刘裕的小算盘是:以前锋诸军水路并进,合击攻取洛阳,同时以沈田子军为偏师,牵制关中后秦军队来援,等攻下洛阳后,刘裕再亲率大军北上洛阳,汇合诸军合攻关中。/p

在刘裕亲自制定的作战方针中,洛阳至关重要,不可有失。/p

义熙十二年十月,刘军占领洛阳,第一步作战方略彻底达成。/p

义熙十三年正月,刘裕以其子刘义隆为徐州刺史,看守彭城,亲自率领大军北上西进。/p

二月,王镇恶,檀道济分兵西进,王镇恶攻潼关一线,檀道济自陕县渡黄河进攻蒲坂,不克,遂回师南下,与王镇恶合力进攻潼关。一番恶战后,王镇恶军乘胜攻克潼关,与后秦军相持于潼关以西一线。/p

三月,刘裕自彭城抵达黄河,准备溯河而上,便派人向北魏借道,北魏不允,遣步骑十万屯驻黄河北岸,以备监视。/p

在遭到拒绝后,刘裕不信邪,强行西进,不服就干,怕你怎的?北魏以数千骑兵随刘军沿黄河西进,刘军中被激流冲至北岸者,皆被北魏杀害。/p

船上的刘裕闻听后,大怒,给脸不要脸,丁旿,上岸,摆开却月阵,弄死明元帝这个龟孙!/p

四月,刘裕派白直队主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拒水百余步处摆下弧形的却月阵,两头抱河,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率领2000兵士上岸接应丁旿,最终,三千破三万,大破北魏军,斩获千骑。/p

刘军得以顺利西进,四月下旬,刘裕进抵洛阳。/p

七月,刘裕抵达陕县,沈田子,傅弘之率偏师从潼关之南进入武关,最后屯于青泥关,八月初刘裕到达潼关,令沈田子率军由青泥关侧击长安,自己则亲率主力自潼关直取长安。/p

而就在军令下达,尚未启程之时,长安以东青泥,潼关一线土地突然发生异变,连带着刘裕的主力和偏师合计六万人一起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大唐。/p

这个大唐也有长安,也有洛阳,但城址俱都变了,长安近在咫尺,洛阳远在身后,而刘裕费尽心力攻克的洛阳不知所踪,现在的洛阳属于大唐,刘裕试着自潼关东出拿回洛阳,俱都被薛仁贵迎头痛击,没有退路的刘裕只能选择前进,拿下长安。/p

因此,刘裕留下王镇恶率领步兵驻守潼关,以备大唐河南之兵,令檀道济统带水兵,5000步军镇守蒲坂津并黄河一线,以防大唐河东之兵,刘裕亲自前进至青泥关,合步兵,5000骑兵,5000水军,三军齐动进逼长安。/p

汉魏长安在龙首塬下,而隋唐长安在龙首塬上,虽然不在一个位置上,但总归离得不远,隋唐长安城很快就暴露在刘裕面前,同时刘裕也发现,除了自己,还有一个人也对长安虎视眈眈。/p

那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刘裕自己是北伐,诸葛亮人家也是北伐,刘裕的目标是长安城,诸葛亮也想打下长安城,但长安城只有一个,刘裕几次三番同诸葛亮商讨,都是无果而终。/p

最终,两人只得各自相约,凭本事取城,刘裕军攻长安城南门,东门,诸葛军攻长安城北门,西门,谁先攻破四门,长安归谁。/p

攻城战已经持续了月余,但丝毫不见成果,刘裕军始终没有登上长安城楼,军粮也即将告罄,真是祸不单行啊。/p

原本诸葛军的西面攻势也猛烈,但就在最近刘裕明显感觉到攻城的压力加大,遣使质问诸葛亮,只是说约定照旧,不言其他。/p

眼看着长安城久攻不下,刘裕忧心如焚,这一日,他正在帐内来回踱步,脱下甲盔的刘裕精神有些萎靡,两鬓斑白预示着岁月不饶人,年过半百的他本想收复关中后,把自己的声望往更高处推一推,最后登上至尊九五之位。/p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被困在潼关和长安之间的刘裕,空有水步骑大军,进取长安不得,退回建康亦不得,进退维谷来形容现在的他很准确。/p

心情苦闷之下,刘裕仿佛一下苍老了还几岁,哪里还能看出一点大摆“却月阵”的雄姿?/p

“宋王,沈田子求见。”/p

刘裕贴身禁卫队长直白队主丁旿入入帐禀报,刘


状态提示:第39章 刘寄奴进退维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