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铁肩王狄光嗣>第44章 “赵大其人!”

“君可负我,我不负君。”/p

赵大说完其父亲的临终遗言后,狄光嗣和李弘二人顿时就呆愣在当场。/p

赵大没有停下,仍然继续说着。/p

“家父感念太宗皇帝的知遇之恩,虽对后世子孙言明,君可负我,我不负君。但仍然定下三条禁令:/p

一,不能随便暴露身份。/p

二,非李家后人不能命令『不良人』。/p

三,非动摇国本之事,不得出手。”/p

狄光嗣学乖了,听完后没有发问。倒时太子李弘耐不住,开口了。/p

“你的意思也就是说,文水之事已经异常严重,严重到已经可以动摇我大唐国本了是吗?”/p

赵大点头,“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向二位主动坦承身份。”/p

李弘让赵大详细说说,赵大就开始事无巨细地向狄光嗣和李弘讲述文水之事的严重性。/p

三人的谈话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日众方歇。/p

在偏房外等了很久的魏真宰等人,在日近正午的时候,才见狄光嗣和李弘二人从偏房中走出。/p

谈话的内容,魏真宰没问,狄光嗣和李弘也没说。/p

“狄波,你进去替他诊治诊治,看看他还能活到几时?”/p

狄光嗣吩咐王勃,王勃没有拒绝,直接进房检查赵大的伤势去了。/p

只用了片刻,王勃就诊治完了,他摇摇头算是回狄光嗣的话。/p

“启禀公子,此人浑身被烈火灼伤,刚才似乎又耗费了太多精力,怕是活不过七日。当然,如果公子你有妙法相救,那就另当别论了。”/p

话说一半,王勃突然想起,老曹头的叮嘱,让他向狄光嗣偷师输血救人之法,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番转折。/p

“你都没有办法,我又能有什么办法。”/p

只有狄光嗣自己清除,前方能够救回狄母性命,完全是巧合中的巧合。如果没有突然出现的孙佳遥,恰好和狄母是同一血型,狄母根本就救不回来。/p

“魏县令,午后,我们就到幽云岭去看看。李二,你就留在县衙,好好照顾赵大,可好?”/p

狄光嗣询问李二,李二自然是满应满许,答应了下来。/p

在返回住处的路上,狄光嗣和李弘并肩而走,两人心情都不太好,全然没有稍早前,迎着朝阳谈经论道的那份情致。/p

走着走着,李弘突然说话了。/p

“狄兄弟,赵大所说之事,出自他口,听入我二人耳中,绝不能再外传出去。否则惹祸上身,就怨不得旁人了。”/p

狄光嗣盯着李弘阴沉的脸庞,听着冷冽的话语,不自觉的心中一颤。/p

人说,伴君如伴虎,当朝太子,虽然还不是皇帝,但也算只小老虎不是。/p

大老虎会吃人,小老虎照样会吃人,只看他想不想吃罢了。/p

狄光嗣只能面上笑笑。/p

“殿下多虑了。你该知我,什么事能说,什么事不能说,我心中自然有数。倘若殿下还是不放心,不妨狠一点将我灭口就是。”/p

话到中间,狄光嗣脸上经常挂着的笑容却突然消失,换上了一副沉寂的表情。/p

这倒不是狄光嗣矫情,实在是赵大所说之事太过敏感,不仅事涉太宗皇帝李世民,而且牵扯了李弘的生母皇后武氏。/p

同时,狄光嗣也是想借此试试李弘的态度。/p

但令狄光嗣意外的是,李弘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了好久,只看了狄光嗣浑身发毛。/p

好久,李弘才笑笑。/p

“狄兄弟,你误会我了。我刚才所言并非威胁于你,只是提醒而已。狄兄弟尽可放心,我断然不会因此事而与你产生隔阂。/p

文水之事,一如以前,你说的话依然等同于我说的话,你仍然是狄公子,我仍然是你的书童。”/p

狄光嗣也只有顺坡下驴,“殿下怎么当真了?我刚才也就是随口一说,开个玩笑罢了。”/p

虽然口中如此说,但狄光嗣心中仍存芥蒂,不为其他,就因为刚才三人谈话中间,李弘眼中闪过的几次杀机。/p

狄光嗣虽然不能肯定杀机肯定是对自己的,但那一瞬间当朝太子想杀人却是真的,唯一不知的就是,当时李弘心中想杀的是赵大还是自己。/p

这一刻,来到这个世界几个月的狄光嗣,才开始反思,是不是把古人想的太过简单,太过单纯了?/p

即便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仁德宽厚的李弘,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会露出凶狠的獠牙,想一切可能的对手展示自己的力量。/p

看来,以后和古人相处也要处处留心啊!/p

狄光嗣和李弘二人的谈话,王勃选择的是充耳不闻。王勃狂但是他不傻,相反,他非常聪明。/p

他从狄光嗣和李弘的言辞交锋中,得知偏房里的谈话肯定非常可怕,敏感,否则凭狄,李二人的关系,又怎么会如刚才那般剑拔弩张,互相试探呢?/p

腊月二十九上午,狄光嗣带着李弘只在文水县衙内转,所以没有通知桓彦则与马荣二人,但午后几人要去幽云岭,自然是要带着二人的。/p

午后,魏真宰很贴心的替狄光嗣准备了一辆马车,这倒省去了狄光嗣找借口不骑马的麻烦。/p

狄,王,李三人坐车,马荣和桓彦则是骑马在车后跟随,一行人浩浩荡荡就往文水县西北方向开去。/p

幽云岭下,众人下车的下车,下马的下马,只能选择步行上岭。/p

倒不是因为路途不好走,实在是因为幽云岭前有一石碑,


状态提示:第44章 “赵大其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