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燕看了眼外面飘飘扬扬的雪,含笑问春兰,“林姑娘在做什么?”
“林姑娘在管家呢,听说在弄送往金陵的年节礼。”
“林家在金陵还有人?”
“不过是一些老亲,就是没出五服,关系也远了,我听说往年都是打发了管事嬷嬷置办的,今年林老爷却好似很重视,让林姑娘亲自挑选礼物呢。”春兰和雪雁要好,俩人最说得一块去,雪雁的父母都是林家的管事,得到的消息自然多。
熙燕知道林如海是起了心思,只是族人关系远,只怕比贾家还不如,至少贾家还有一个贾母在。
春兰笑道:“如今林姑娘越发能干了,紫鹃和雪雁都忙不过来,雪雁原还说到了这边还和在贾府一样和我一块伺候姑娘呢,没想到倒是我去帮她了。”
熙燕微笑,“多学些东西自然是好的。”关键是忙起来了就不会想太多了,现在大家可都还瞒着她林如海中毒的事呢。
这日,熙燕正在后院树下看书,见林如海扶了人慢慢走来,连忙起身行礼,“林伯伯。”
林如海站住,气息微喘,却含笑看着王熙燕,“这是看的什么书?”
王熙燕展开给他看,“看的是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
“哦?”林如海微微诧异,“没想到你竟喜欢读这样的书,不知读到哪里了?”
王熙燕扶他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随行的丫鬟快手快脚的在石凳上垫了垫子。
王熙燕回道:“看到赤壁之战了,诸葛亮智算华容,巧放曹操。”
林如海哈哈一笑,“放走曹操的是关公,怎么是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连曹操的心思都算得这么准,竟算不准关公的性子吗?”王熙燕放下书,笑道:“更何况,诸葛孔明或杀或抓曹操,于他有什么好处呢?”
林如海一怔,仔细看王熙燕,见她正笑盈盈的看着她,眼睛一亮,笑问:“那你说诸葛孔明为何要放了曹操?”
王熙燕边给林如海倒茶,边道:“有三个好处,东吴未除曹操之时,就有除刘皇叔的心思,曹操一亡,不说中原如何混乱,东吴第一件就是除了刘皇叔,以防后患,曹操未除,东吴就得留着刘皇叔,甚至会优待他们,以防他们和曹操结盟,此为一,二来,曹操也顾忌东吴和刘皇叔结盟,也会放过刘皇叔,刘家得喘息之机,三来,关云长始终想着曹操的恩情,不如就趁着这个时候还了曹操的恩情,以后才能一心一意侍主,不然,随便调换一下领兵将士的顺序,比如,让赵子龙和关云长调换位置,曹操必定命休华容道。”
林如海眼里闪过赞赏,“你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已实属不易了,难怪你父亲放心将幼弟交付于你。”林如海想到黛玉孤零零一人,眼神黯淡,“可惜黛玉无兄弟姐们……”
王熙燕垂下眼眸,稍稍疑惑道:“我在京城时就听人说过有过继一法,我和弟弟也是过继到的姑苏,林伯伯怎么不为林姐姐找一个兄弟,以后她也有娘家兄弟帮衬啊。”
林如海苦笑,这过继岂是那么好的?一个不好,过继的父母兄弟姐妹找上门来,黛玉还不知要受什么苦呢。
过继的到底不如亲生的,更何况林家子嗣单薄,到他这一脉,都是些远的不能再远的族亲了,还不如荣国府。
这些时日他迟迟拿不定主意不就是怕这个?
枉费他一生果决,偏在这事上裹足不前,再也不肯迈出一步。
像熙燕佑哥儿这样父母皆亡,族人又不容的孩子能有多少?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
王熙燕也叹了一口气。
林如海就好笑道:“小小年纪有什么好叹气的?
王熙燕眼里闪过惋惜,“可惜啊,我父亲熟读三国,不止一次的跟我感叹过,诸葛孔明的这手制行得是润物无声,只是可惜我无外家……”
王熙燕好像意识到自己失语,连忙住口不说,对林如海笑笑,转移话题道:“林伯伯,我听林姐姐说过几日会有扬州城中的官眷来做客,不知要不要设宴款待,林姐姐这几天忙得不得了,都没空和我一块玩耍,不像在京城的时候……”
说了许多她们在荣国府的生活,一副小女儿姿态。
只是经过了这上次王熙燕把脉送药方的事,又加上刚才王熙燕分析三国的话,林如海怎么还可能当她是正常的小孩?
其实林黛玉一回到林家,林如海就问过黛玉的奶娘王嬷嬷和雪雁,只是俩人都说好,就是不好,也只是下人们嚼舌根。
水至清则无鱼,就是简单如林家,仆妇们也有说三道四的,更何况,宁荣二府,所以林如海只是心疼女儿,却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等到后来知道了王夫人想算计林家的钱财,林如海虽对贾家起了防范之心,却到底顾念着往日的情分,一时拿不定主意。毕竟,这件事是王氏出面,二舅兄虽可能知道,但也有可能被人蒙骗。
可是现在听王熙燕叙述,虽然是一样的事,虽然依然欢快,可他还是敏感的察觉到了不同。似乎,贾家有什么不一样了,那种不一样比王夫人算计林家的家产还要危险。
不得不说,林黛玉的敏感有一部分是遗传自林如海。
这番话,王熙燕已经改进了很多,进林家之后,她就一直关注林如海,了解到了他的性情,要是她照着原先计划的行事,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给他留下忘恩负义的印象,从而可能更信任荣国府。(此时的熙燕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