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当皇帝与太后商议残缺版本的强国之策的时候……

宫城外,文人武勋们,趁着难得的休沐日,打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三五聚会,讨论着纸张上他们以为很是齐全的强国之策。

其中,有那吹胡子瞪眼的古板守旧之臣,言及祖宗法度不宜轻改,待到明日上朝之际,必须义正言辞地阻止年轻的皇帝,意图进行变法改革一事。

有那一身正气却不懂经济之道的言官,自恃清高的他们,斥责皇帝不该拿着铜臭之物示恩施惠,以此笼络群臣之心。

也有表面装作正气,实则内里…却是一肚子花花肠子的臣子,埋怨皇帝不该借以所谓的通商名额,变相的与民争利。

当然了,还有许多能臣,他们知晓这几条讲得头头是道的强国之策,的的确确是可以强国富民的。

至于其中涉及到的土地兼并事宜,就算没有御史张洪那一晚的进言,这些有见识的能臣们,也能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一弊端。

有弊端,在他们看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至于如何解决嘛……

无非是在明日的朝会上,讨论出个较为平衡,可以令大家都能勉强接受的解决办法。

实在讨论不出来的话,大不了就照搬太祖高皇帝那几条抑制土地兼并的铁律。

以上呢,都是文臣这边的议论。

武勋这边,可以说,几乎是一面倒的情形。

即便是像英国公张辅这种担心烈火烹油态势的四朝老人,已是行将就木的他,也挡不住家中后辈对皇帝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之情。

就像当晚修武伯沈荣说得那样,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万一哪天家门不幸,出了个败家子,有世袭不断的勋贵称号,再加上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托底,也不至于就此一蹶不振。

不少读过书的武勋,他们甚至感觉,皇帝给武勋弄出来的这些恩惠,有点像宋朝赵大的杯酒释兵权。

当然了,也仅仅只是有点像而已。

年轻的皇帝,在给予武勋财富的同时,搭配考选大典,可以使得大明军队…至少在统兵将领这一块,可以摒弃像修武伯沈荣那样的庸人败类,给那些具备真才实干的能人,腾出位置来。

唯一有点担心的就是,如果这些政策真地落实下去,那么可以断定,往后的勋贵称号,势必更加难获取。

不过,这关他们什么事呢?

反正只要皇帝说话算话,只要家中无人干出欺君造反这样的蠢事,那么现有的这些武勋,便能与大明朝共享万世荣华!

所以说,三五扎堆聚在一起的武勋们,他们口中讨论的话题,皆是在苦心思虑着……

如果明天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文臣,尤其那些品秩不高,权利倒不小的言官们……

如果这些人合起伙来反对皇帝的新政,那他们,又该以怎样的言辞,来力保皇帝这几项于国于民大有裨益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下去。

而在这文武百官当中,还有不少认定皇帝新政必会实施的聪明人,已是遣人拿着真金白金,赶往诸如天津卫或是江南一带的港口城市收购地皮置办产业了。

全面开海通商以后,作为货物集散地的港口,那人山人海的热闹劲头,对于这些聪明人而言,他们还是可以幻想出来的。

弄块不大不小的地皮,起上一间客栈,弄上一个仓库,这岂不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嘛!

...

臣子们的反应,即便没有锦衣卫的及时反馈,王迪基本也是能够猜到的。

涉及到个人的名与利,可以做到视若无睹一点都不上心的,怕是没有几人。

王迪选择休沐放假一天,除了给自己争取孙太后的鼎力支持以外,也是为了给满朝的文武百官们,腾出足够多的考虑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于明日朝会上,不管这些臣子们找出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试图阻止新政实施,自己这边都能找出恰当的理由,反驳得他们无话可说,以此尽快将强国之策落实下去。

借助天人感应先帝托梦的胡扯理由,自家便宜亲娘孙太后这边,算是彻底搞定了。

享用午膳之际,母慈子孝的这二人,聊了聊罗亨信嫡孙女入宫的内定名额,王振及其干儿子们该如何处置,以及东厂权利交接这些琐碎事情。

而后,回到乾清宫小憩片刻过后,王迪便吩咐小李子将三杨阁老传唤过来问话。

...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被赐座的三杨阁老,静待着君臣奏对。

“杨阁老,先前交代与工部的天工所还有位于西山的炼钢所,修建的怎么样了?”

天工所,便是王迪用来搞科研攀科技树的研究院。

炼钢所嘛,当然是用来炼制碳钢的。

“回禀陛下,石尚书昨日还与老臣提及过,天工所不日即将完工。”

“除去现有规划修建的百户宅子,工部已按照陛下您的吩咐,预留出足够容纳二百户的土地。”

“只是…陛下,位于小时雍坊的天工所,可是紧邻太液湖的西南角啊!”

“如此靠近皇家禁地,于安全方面…怕是有所不妥吧。”

天工所是用来干啥的,对于曾经兼任过工部尚书这一职的杨荣来说,他岂能猜不出来?

正是因为猜到了,他才比较担心那些工匠粗人们,万一有个不小心,误闯了太液湖这等皇家禁地,他这个名义上的主持修建之人,怕是也逃不了干系吧。

眼见就要致


状态提示:第88章 君臣奏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